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全国林草动态 > 地方林草要闻 > 正文 站内导航

韩城:每个故事都精彩2018-01-19 卢萌 韩城日报

媒体:原创  作者:韩城市农林局
专业号:韩城市农林局 2018/1/22 10:55:57

陕西日报记者 卢萌

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韩城,缺乏农业发展最基本的自然条件。但是,它偏偏又承载了30万以农为生的“庄户人”的生存责任。完成这样的使命,过程不用想象,一定是充满了艰辛,充满了不易。欣喜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城不光缔造了一个能够惠及全民的花椒产业,而且在扶贫的过程中,村村都有改革措施,村村都有脱贫项目,村村都有致富门路。以产业发展引领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依靠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

让集体经济壮大起来

2017年12月20日上午 韩城市西庄镇柳村

 

这样的太阳,这样的蓝天,本该是个很不错的日子。可惜风把天气一下子吹冷了。孙兰珍直起腰,把冻僵了的手放在嘴边,哈了口热气,然后蹲下去,继续认真地给菌床覆盖着地膜。地膜是黑色的,吸热,保暖。孙兰珍说,在大冬天里,有它护着,垄下的菌种就不会受冻。菌种一冻,明年的希望就没了。

 

和孙兰珍一起劳动的这群人,都是柳村的村民。往年的这个时候,他们闲着,这片林子也闲着。可是,自从村里发展了林下经济,他们一天比一天忙碌起来。这些被厚厚的树叶覆盖着的菌床,是他们村合作社刚刚引进的新项目,据说前景很好。发展得好,不仅贫困户能脱贫,一村人还能跟它沾上光。今天,他们冒着严寒,辛勤地劳作着,就是为了这些菌种能安全过冬,等到过完年,长出一地的大球盖菇。

 

坐落在韩城北部小平原上的柳村,既不临山,又不靠河,地下更是没有可采可挖的矿产资源。而“北林工程”又把全村所有的耕地租去变成了树林,一个无寸地可耕的村子,怎样才能把集体经济壮大起来呢?靠什么才能为村民们打造一个脱贫致富的新产业呢?“三变”改革中,柳村“两委会”和杨凌一家科技公司联合,利用村里的林地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大球盖菇。2017年春天,他们选了一块林地,先进行了试种。试种表明,柳村这个地方的土壤、气候、湿度等,特别适合大球盖菇的生长,产出的大球盖菇,品质一流,完全符合出口国际市场的质量标准。

 

这个结果,一下子激发了柳村人的热情。2017年秋,他们早早动手,流转了500亩林地,成立了一个林下经济合作社。这是一个“龙头企业 城投公司 合作社 农户 贫困户”的特色产业项目。这个项目由杨凌的一个科技公司提供菌种和技术支持,合作社负责管理与市场销售,农户和贫困户负责种植,收益按股分红。村主任薛忠民说,这种方式,保障了各方利益,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特别是农户和贫困户,既是合作社的“农工”,又是合作社的股东。加上林地租赁和土地流转,每户村民从中可以有4份的收入。

 

负责柳村扶贫的西庄镇副镇长陈艺超介绍,通过试种,柳村的每亩林地可生产大球盖菇2000公斤。按每公斤9元的收购价格保守估算,除去成本,柳村500亩大球盖菇,每年的纯收入至少在400万元左右。陈艺超说,500亩才是起步。下一步,他们打算除了把全村剩余的林地全部种上蘑菇外,还要把基地再扩大,把周围村子的林地都扩进来,让全镇310户贫困户,都成为合作社的股东。他说,按照目前的效益,这个项目实施1年后,受益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不成问题。

一个人和280户农户的小康梦想

2017年12月20日下午 韩城市板桥镇王村

 

张效峰的香菇园坐落在304国道北侧的高地上。它占的虽然是王村的地界,但离王村还有一段距离。一条新修的水泥路通向河边的公路。张效峰每次来,走的是这条路,280户跟着他种香菇的群众,来来往往走的也是这条路。

 

这个季节,气温已经很低了,大棚里的香菇几乎不再长了。对于“菇农”来说,这是一年当中最难得的一小段农闲和放松的时间。但是对于张效峰这个产业带头人和具有“高级职称”的职业农民来说,是没有农闲的。他得趁着香菇短暂的“冬眠期”,赶紧准备好过完年就要用的菌棒。对“菇农”来说,少一根菌棒,就少一份收入。一个收获期里,一根菌棒能挣多少钱呢?张效峰说:“至少100元。”

 

板桥山里的280户农户,通过生产一根一根的菌棒,跟着张效峰走上了致富路。灵火村的张军,一边伺候老人,一边伺候菇棚,一年轻轻松松收入4万元。张效峰说,8年前,不要说这些人跟着我赚钱,就连我自己,还都摸不着赚钱的窍道哩!刚开始建大棚,一下子投进了500万元,没想到香菇真是难伺候,辛苦一年,我一分钱不挣,还大把大把地赔钱,赔得自己泪流不止,差点半途而废。

 

张效峰说:“我之所以能挺下来,全凭着坚定的信念。凡是香菇搞得好的地方,我一个不落地考察;只要有学习的机会,也一次不错过;能见到的香菇专家,都一一拜访。就这样,我从一个香菇种植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现在的张效峰,已经是韩城有名的香菇大王了。他不光经营着两个香菇产业园,还从外地引进了一个大企业,联合投资2亿元,准备新上一条香菇深加工生产线。他不仅要卖香菇,还要在香菇的深加工上做文章,要把韩城打造成全国有名的香菇基地。他说,目前的280户种植户,远远不是他的终极目标,他要在韩城的深山区,发展上万户的香菇种植户。他告诉记者:“对精准扶贫来说,香菇绝对是一个投资小见效快的扶贫产业。和我一起干的280户农户,一年下来,每户至少有4万元的纯收入,经营仔细,收入可以达到6万元。一个普通的山区农家,一年有四五万元的收入,那就是‘小康’日子了。”

我们的村庄,我们的农场 

2017年12月21日上午韩城市桑树坪镇杨家岭村

 

听说记者要找一个“三变”改革的典型,韩城市经管站的负责人推荐说,可以去杨家岭村看看。这是一个移民搬迁村,具有“三变”改革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把人去村空的老宅基地全部复垦,作为“集体股”,成立了股份合作社,正在打造现代农场,400亩新开垦的土地,已经栽上了花椒树。

 

杨家岭的老村子在山上。煤炭红火时,杨家岭曾是韩城最有名的“亿元村”。杨家岭的山沟里,到处是私人开挖的煤矿和煤窑。一到晚上,两条产煤的沟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被当地人称为桑树坪的“小香港”。可是,一哄而上的煤窑,在造就半村“富翁”的同时,也彻底葬送了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美风景的村庄。过度的煤炭开采,破坏了杨家岭村的地质结构,挖断了地下水的“水脉”。村里的泉水没有了,小河干涸了,水井成了干窟窿。无水可饮的杨家岭人,在20年时间里,被迫3次搬迁,把村子从向阳的山湾,搬到了背阴的沟底,然后又掏钱在另外的镇子上,买了80亩地,过起了背井离乡、集体逃难的日子。

 

搬一次,穷一次;搬一次,人心散一次。杨家岭就这样在一次次地搬迁中,从人人羡慕的“明星村”,败落成了人人叹息同情的贫困村。精准扶贫中,这个曾经的富裕村,成了帮扶对象。贫困户要扶,村子更要扶。村党支部书记郭建国说:“挖煤是不行了,农民挣钱还得靠种地。可是村子已经搬到了山外,土地撂在了山上。要种地,必须得有个新种法。”几年前,原村主任郭建德带着群众,用土地入股的方式发展核桃产业。虽然由于缺水的原因,产业没有发展起来,但走股份制发展农村产业的路子却启发了新一届“两委会”班子的发展思路。他们决定按照最新的“三变”方向,成立杨家岭股份合作社。2017年9月,他们把原来村子里的废弃房屋,全部推掉铲平,恢复成了可耕的农田。村委会把复垦后的200亩老宅基地,折为集体股金,投入到了合作社。村民把自家的耕地连同耕地上的花椒树,一并折成股金,加入到了合作社。现在,杨家岭的1000多名村民,全都成了村股份合作社的股东,初步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三个转变。

 

郭建国说:“‘三变’的第一步他们是迈出去了。但是,要迈好,要迈出成效,后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按照他们的设想,杨家岭农场的规模最终要达到1500亩左右,年产值实现700万元。到时候,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将变成农工,像上班一样,按时乘坐‘通勤车’,来农场上班,来农场耕作。一面挣工资,一面享受分红,真正体验职业农民的感觉。”

 

村主任郭建亭把记者带到老村子的凤凰岭。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未来杨家岭农场的全貌,可以看见黄河龙门,看见桃花岭、绸子山和绸子山上的禹公庙。传说,当年大禹在龙门治水,就住在杨家岭,吃在杨家岭。郭建亭说:“几千年过去了,我们得让这个村子再骄傲一回,不仅要把它建成韩城的第一个集体农庄,还要让它成为美好生活的一个生动展示。”

 

阅读 81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