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理论 > 学术研究 > 正文 站内导航

专家关注┃天然林知识是新时代国家最急需的林学

媒体:微信公众号  作者:内详
专业号:昆明市林草局 2023/6/28 14:31:48

在我国林业上,有一个重大的漏洞。就是,天然林资源是国家森林资源的主体,天然林保护是国家重点工程,天然林又是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可是我们却没有天然林这门科学。

我们都知道,天然林未被破坏的是原始林,但我国的原始林很少了,且人们都已经高度珍视。所以原始林没有大问题。

天然次生林在长期无人干扰的情况下,也会发育到接近原始林的状态,这样的天然林叫“近原始林”(据盛炜彤文)。这样的近原始林,不光在边远地区,人口稠密地区也会有。山西就有几处,也都保护起来了。

以上两种情况,不是我国天然林问题的重点。

重点在天然次生林。天然次生林在我国估计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60%以上。

现在有一个新数据,说我国有近20亿亩“天然乔木林”。这个概念不知道具体是指什么。我估计,大部分都是萌实混生的天然次生林、萌生林,以及部分实生林。

我国国家森林连续清查没有关于天然次生林的统计。这对于森林经营来讲,无疑是一个缺陷。在欧洲,国家森林清查的基本科目是矮林多少、中林多少、乔林多少(就是萌生林、实生林、萌实混生林各有多少)。调查清楚了这样各不相同的资源,才好制定对策。

我国的天然次生林,很多是1998年天保以后才生长起来的,林龄一般为20年左右。我国恰好是这部分天然次生林,质量最差,生态系统最不稳定,前些年还被当作低效林进行改造。

我国的林学,也恰恰对这一块如何保护和经营,认知肤浅、没有理论。几十年来的毕业生也都没有把基本的天然林保护和培育理念从学校带向社会。

40年前,吴中伦团队在小陇山做了20年研究,他们发现了萌生林“速生-速死”的发育规律,提出了“综合培育”理念,在谭震林副总理的领导下,国家曾在北方16个省推广,效果很好。

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项重要发现,被遗忘了。近些年,已知有南林大的叶敬中教授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现在,遗憾地是,一些专家认为那些东西不能产生SCI论文,他们不愿意涉足这个领域。其实是他们不懂从树木起源认识林分的重要性。所以我国极其缺乏从这个角度认知森林,只好把各种起源的树木混在一起,大锅烩出一些政策、规程等。

这就犯了一个敌我不分的错误。我们把萌生树和实生树混在一起,就好像是八路军里混进了很多国军,虽然都是人,但本性不同。那你就难以驾驭这支军队了。

我国无人研究树木的萌生起源及其带来的问题。1984年,法国有一位叫Yiidzi AUMEERUDDY的提出了一项《树木萌生更新研究》。

他的第一部分研究了源于根桩创伤的萌生问题,探索了萌生树的结构和动态,萌生树的幼化和活力特点,萌生树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萌生树与树冠的关系,树木发育某些阶段的萌蘖能力,树木对断根的反应,根系与萌生树之间的营养关系等。

他的第二部分研究了萌生树的属性分类和萌生树形态和构造特点,萌生树的属性。据说此项研究使得他此后赢得了很高的科学声誉。

树木的不同起源,就是实生、还是萌生或萌蘖或根蘖(现代还有组培、细胞胞衣等)起源,造就的树木一生的性状,是认知由它们组成的林分的发育动态的基础科学,也是次生林经营的依据。可惜我们还不知道这些。

据我的知识,萌生林(矮林)有很多天然的劣势:

——它的林龄等于桩龄 + 树龄,人们往往忘了桩龄,主要是它导致萌生林寿命变短;

——树桩如果老化,萌生树甚至会失去繁殖能力;

——生态系统极不稳定,树木早长、早死是常态,林分病腐不可避免,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都很差。

——萌生树只能做实生树的下林层,它会占据着很大生态位,正能量却极小;

——萌生树主干都是基部弯曲,无法生产优质用材;

——萌生化的长期危害是森林遗传品质退化,优良树种逐渐减少,树木高度逐渐降低,林区生态逆向发展,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背道而驰。

欧洲林学,把天然次生林,根据树木的起源划分为矮林、中林和乔林,其实就是萌生林、实生林以及萌实混生林。西欧洲森林培育学,关于天然次生林的培育,是他们的林学的重点。德国现代林学,基本不讲这方面的内容了,那是因为他们面对的已经是人工纯林及其近自然转变的时代课题。

天然林次生经营,其实质性内容主要是把萌生林转变为实生林。我国目前20来年生的天然次生林,正处于大批量死亡的自然稀疏期,这种自然稀疏,按道理也是林分自我优化的过程,问题是完全靠它自己去优化,会经常把好的树优化掉了,严重的整体林分退化没了,这时尤其需要人的干预。人类要的是森林资源为人类服务,人类恰好是要在这个时候对森林顺势进行正向干预。其实就是这么一个短暂的环节,引向正路,林分就会沿着高质量的机制良好发育。

这个干预在我国普遍需要,但又普遍缺位,除了边远地区、高山峡谷,我国的森林资源一般说来都在历史上被反复砍伐过多少遍了。我曾发现近一千年前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里的树木,都是萌生树(有的是平顶萌生树),说明那个时候我国森林就是这样的了。好在20世纪末,不砍树了,那些被反复砍伐的树桩都萌生起来了。但不要忘了,它们多是在原来树桩上长出来的,它们萌条浓密(往往每丛十几根、数十根),寿命很短,每过一二十年就会死亡一批。按吴中伦他们的研究,有的还会退回到到原点,变成稀树荒坡。

20世纪60-80年代初,以吴中伦为首的20人团队在小陇山发现的就是这个规律。只有经营才会规避这个现象。他们也找到了经营方法(综合培育法)。

下图是欧洲人研究绘制的。红线表明(剪头所指)的就是萌生林的发育趋势。你没法对它们寄予什么希望,它们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虽然远看青山常在,但缺了干预,它就可能走向退化。从图上可以看出,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期,也就是30-40年,除非人们利用这个特点培育薪炭材,则可扬长避短。

图片

如果是为了生态经济,为了多功能,尤其是为了培育优质大径材,次生林,只有通过经营,设法减少萌生树,增加实生树(在这个过程中也利用萌生树起一些好的作用),林分才会走向健康、持久、稳定。我国国土上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我们想要的效果,才是天然林保护的初衷。

我国的天然林保护,不是那么容易,主要是没有理念,没有理论。就现在的认识,人们会从现有的人工林理念出发想事、办事,十有八九都会把天然林搞成人工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在海南就犯过这样的错误。近年,有一些人搞栎类天然林经营研究,但其实搞的都是育种、组培、育苗等等人工林那一套,充分考虑现有的山上的天然林如何培育,往往没有思路。这几年搞栎类天然林经营,大家秉持的基本都是人工林思维,不去想山上那么多的天然林怎么办。

天保都20多年了,我国仍没有发展起一个天然次生林理念。人们局限于人工林思维框框。从全国看,天然林保护,不消除这些认识上的壁垒,就很难搞好。

天保,保护的是天然林,其实扭转的是发展的逻辑。林学要是跟进,那就是一场生态文明的林学创新,是对我国道法自然、万物共育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https://mp.weixin.qq.com/s/W-SwEB2AkG21cBqK6OqSCw

阅读 590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