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理论 > 心得体会 > 正文 站内导航

补滇中花木记(二十三)棠梨

媒体:微信公众号  作者:内详
专业号:昆明市林草局 2023/6/26 15:11:28

图片

(“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图片/@arcadian )

春泥音乐:庾澄庆

野孩子年代,喜欢在屋后的山上疯跑。半山腰有梨园,树上挂着各类梨子,有的大如西瓜,叫老东梨;有的像个大号铃铛,皮面布满褐色小圆点,叫芝麻梨;有的红彤彤,叫火把梨;有的黄橙橙,叫黄皮梨。

有些梨树长得奇特,抬头望挂着硕大的梨,低头见接近根部的树干,挂着的果子却指甲壳大小,一棵树结出完全不同的两个品种。

梨园之外有坟地,周围也分布着些无人管理的“梨树”。不粗壮,也没园子里那这高大,恣意伸展,同样挂着这种黄皮迷你普拉斯的果子。

有天傍晚一个人摘这种迷你普拉斯的果子,摘完居然迷了路。再看周围的几个坟头,坟头草迎风发出“死啦死啦”的声音,小腿瞬间弹起三弦……

图片

(严格来说,云南的棠梨属于棠梨的一个变种,川梨。真正意义上棠梨分布在陕西、江浙。)

后来如何跑到家已全然不记得。只记得狂奔时不敢往后看,总觉后边有东西跟着你,不止一个,可能是那些坟头在移动。

到家回过神,掏出果子问大人,什么品种的梨子?答曰:糖梨。想着有“糖”,一定很甜,抓一颗放嘴里,啊呸,一嘴涩味。大人赶紧解释,不是这吃法,摘下要捂一段时间才行。

家里捂果子用的锯木屑,轻盈白净。采来的小果子往里一嵌,再覆上一层,藏宝的感觉就有了。六七天之后刨开,果子漆黑如炭,此时大人讲,可以吃了。拈一粒入口,啧啧,涩味全无,确有甜味,只持续瞬间。

长大之后,知道那果子叫“棠梨”而非“糖梨”。为何是“棠”,《尔雅》的解释:“赤者杜,白者棠。”

小时候见的大半截梨子,小半截棠梨的梨树,专业说法叫“嫁接”。以棠梨为砧木,可以让梨树长得更好。

图片

(“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桃花、李花凋谢,乡野间,白色棠梨盛放,蓬勃的朝气带来春天的希望。图片/@arcadian )

棠梨果子只能临时糊弄下小孩的嘴,更有存在价值的是棠梨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花骨朵连着嫩叶放开水里汆过,清水浸泡三两天,每天定时换水,涩味尽除之后,便是云南人春天的一道盘中餐。

图片

(金雀花炒鸡蛋。金雀花微甜,与鸡蛋同炒/煎之后基本上成为鸡蛋的附庸。)

云南人春天有吃花的习俗,金雀花、苦刺花、大白花、棠梨花......就做法来说,这些花花大致可分蛋炒/煎、焯水两类。

蛋炒类以金雀花为代表,除此之外还有槐花、茉莉花。花朵无需处理,与蛋液混合,入油锅或炒或煎,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唯一注意的在于煎炒的时间不能太长,毕竟花瓣娇弱。

图片

(炒核桃花。核桃花入菜,只保留花柱部分,远远看像根细柴火。通常清炒,高级一点放腊肉或牛肉末。)

焯水类以棠梨花为代表,除此之外还有苦刺花、大白花、石榴花、核桃花、芭蕉花、棕包花、马桑花等一抹多。它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天然带着苦涩——比如大白花(白色大树杜鹃),不仅苦,还带毒——需要沸水焯过之后浸泡三两天,才能入锅炒制。

图片

(清炒石榴花。石榴花入菜,只用花托部分,肉质肥厚。)

此类花的另一特点在于入菜之后已面目全非。比如核桃花,最后吃的只是花柱;石榴花,最后吃的只是花托;大白花,最后吃的只是花瓣。就制作难度而言,远远超过上边的金雀花。

这些需要焯水的花里,棠梨花苦味最盛,保留花朵全貌却最多,同时价位最亲民,不像金雀花,动辄八九十一斤。

市场售卖的棠梨花,已提前焯过,买回家再泡两天定时换水就好。如果不怕苦,直接入锅也行。

图片

(素炒棠梨花,最好用大油,老一辈的说法,野菜吸油。)

棠梨花最普遍的做法,大油烧热下干辣椒蒜片炝锅,与韭菜同炒。有的地方加老酱,香辣浓郁;有的地方放火腿片,提鲜;在蛋定君家里,还要来点青色的蚕豆米。无论哪种做法,韭菜是必需。究其原因,或许在于韭菜中的挥发性精油与硫化物能掩盖棠梨花的涩味。

图片

(入菜的棠梨花,一定要花苞,若开了再入菜,苦涩味会增加。除了花蕾,花梗的嫩叶也能食用。)

棠梨花入菜,并非云南人首创。朱橚《救荒本草》记载:

采花煠熟食,或晒干磨面,作烧饼食亦可。及采嫩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或蒸晒作茶亦可。

(《救荒本草》卷下 下之前 木部)

所谓“煠”,食物放入油或汤中,待沸而出。明代人吃棠梨花的花样可比现在丰富,焯过之后做面做茶做烧饼做凉菜。

结合“救荒”的语境,以花入菜,并非云南人站立在食物链的顶端,而是那个漫长的岁月里,食物不充裕罢了。

图片

(古代文学里,棠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文人或借其外形讽刺时政,或借其比喻新的希望。棠梨三月开在山坡、野地与道路旁,与坟地和寒食相联系,又可表达凄凉之感。)

棠梨尽管其貌不扬,却早早出现在《诗经》里。“廉洁奉公之祖”召公南巡,从不扰民,在棠梨树下搭棚过夜,听讼决狱。去世之后,广大人民群众“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史记 燕召公世家第四》)

后来,棠梨逐渐成为公廨/墓园里的常见之树。现在回忆,年幼的蛋定君,时常在坟地奔跑撒野,不知叨扰了多少棠梨树下安睡的魂灵。民间的说法,经过坟地墓园一定要安安静静,若大声喧哗,有些东西就跟着你走了,甩都甩不掉。

图片

(坟地凄冷苦寒,周围的棠梨郁郁葱葱,未尝不是一种对逝去者和生存者的安慰。图片/@arcadian )

现在的蛋定君,更喜欢选择个黄昏,看飒飒秋风中摇曳的棠梨,或黄或红色的叶子,碎银般闪耀,中年的忧惧便阵阵涌来:

天寒野旷何处宿,

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别,

生离别,

忧从中来无断绝。

https://mp.weixin.qq.com/s/2X88pqMpYV7OGn2acWp5rQ

阅读 1234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