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全国林草动态 > 林草热点聚焦 > 正文 站内导航

秦巴山区走出绿色发展之路

媒体: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0/1/7 9:05:53

  行驶在西安到汉中的西汉高速公路上,“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汽车穿过隧道后,打开车窗,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夹杂着山间特有的清香和凉爽。高速公路两边是莽莽大山和郁郁葱葱的灌木林,抬头望去,视线被山包围着。

  一路除了感叹秦岭的景色之美,更感叹这条高速公路修之不易。在这条长258公里的高速公路上,穿山而过的隧道有144个,最长的一段有13公里。“要致富,先修路”,花5年时间修这样一条高速,特别是对秦岭以南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来说,更是一条突破之路、希望之路。

  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陕南秦巴山区的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陕南各市县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利用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陕西省省长袁纯清说,发展循环经济,既是陕西破解秦岭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行动。必须突出节约原则和生态理念,以重点板块为引领,以循环工业园区为依托,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少排放,尽快把秦岭丰富的矿产、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一条在秦岭生态保护区发展经济的新路子。

  转变思路,生态与经济双赢

  保护生态环境并没有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相反,通过转变思路,秦巴山区走出了绿色发展之路

  “秦岭天下之大阻也”,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的确不好走,但美丽的秦岭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以惊喜。穿行在秦岭之中,一边是长满草木的山壁,一边是清澈见底的河流。路边总有一些叫不上名的野花,偶尔还会看见几只松鼠在岩石边探出脑袋。

  作为我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秦岭自西向东横亘陕西省南部。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秦岭生物的多样性,秦岭因此被誉为“生物基因库”,是众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生活的乐园。

  靠山吃山,秦岭资源丰富。但是破坏性地“吃山”,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就拿食用菌的栽培来说,的确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但是栽培主要是利用落叶阔叶树,大量砍伐不仅对森林造成了破坏,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汉中市林业局副局长李泱凡说,保护好秦岭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前提。

  对陕西省乃至全国来说,秦岭不可多得、不可替代、不可再生。近10年来,陕西省加大了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2008年3月,陕西省正式实施《秦岭生态保护条例》,成为秦岭保护与开发的指导性文件。

  保护并不意味着不发展。汉中市洋县的发展证明,转变思路,做到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并非难事。

  自1981年发现朱 后,朱 就成了洋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朱 保护区位于洋县郊区一片宁静的山麓下,这里远离城市,田野、农舍、村庄、远山都笼罩在淡淡的雾气中。“这里有山、有树、有水田、有小河沟,朱 喜欢找泥鳅和小鱼。”洋县林业局纪检组组长刘仲说。

  记者来到洋县朱 自然保护区时,正是上午十点多钟,空气清新,阳光明媚。一群朱 正悠闲地在圈养区内的浅水沼泽里觅食。红嘴尖,弯勾嘴,阳光照耀下的翅膀似乎变成透明的,糅合了橙黄色和粉红色,非常漂亮。工作人员介绍说,朱 的年龄越大,羽毛的颜色就越显粉红。目前,洋县有1000多只朱 。

  42岁的熊新征刚从地里忙完回来,“稻子早已经收完了,现在种的是油菜。”熊新征说,县里不让使用农药,田里有了虫子只能用灭虫灯,使用农家肥,“价格比普通水稻要高,县里还给发补贴。”

  为了保护朱 的生长环境,洋县禁止在朱 活动区域内使用农药、化肥,朱 数量从刚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只。这样做,还“逼”出了一条绿色农业之路。刘仲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洋县巧打绿色朱 品牌,在保护朱 生态环境的同时,把着力点放在生态农业上,以“绿色农业产品”为突破口,积极开展绿色产品基地认证,全县已有10万亩水稻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绿色稻米生产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除了朱 外,洋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还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动物。“结合洋县的华阳古镇,我们还推出了长青华阳旅游线。”刘仲说,洋县的旅游业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洋县的主导产业之一。

  调整结构,特色农业富农家

  抓住退耕还林的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利用山区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引领当地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从安康市区到旬阳县,90多公里山路要走两个多小时。而从旬阳县城到吕河镇冬青村,则要通过摆渡船过汉江,然后绕到山的另一面,爬到半山腰才到。

  冬青村的房子依山而建,都是整齐的二层楼房,装修讲究。一条3米宽的新修水泥路弯弯曲曲通到了山坡上。吴秀琴刚从山上挖红薯回来。60岁的老人身板儿硬朗,精神矍铄。

  “老人家,您怎么一个人住在山上?”

  “在山上住方便照顾橘园。”老人笑着说。原来这片15亩的橘园是老人和3个儿子共有的。“山下有房子,都是楼房。”老人说着,从屋里拿出半筐柑橘,“尝尝,刚摘的狮头柑,甜着呢。”

  冬青村村委会主任赵德恩介绍说,全村207户807人,共有柑园1160亩,几乎家家都种了几亩狮头柑。行情好的时候,狮头柑每斤能卖到4元钱,每亩地能产6000斤。在种植狮头柑的带动下,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为了能卖个好价钱,在村委会的组织下,村里还成立了冬青村狮头柑合作社,除了在秋收时组织运输外,合作社在平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

  走上狮头柑种植之路,还得从8年前说起。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开始启动。“旬阳县把退耕还林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历史机遇。”安康市林业局科长杨大洲说,旬阳县开展了“8年以后怎么办”的大讨论,最终形成了《旬阳县特色林业发展规划》和《旬阳县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林规划”》。

  “当时计划用5至10年时间,在全县建成狮头柑等特色林业产业基地135万亩。”杨大洲说,全县人均3亩以上经济林果园、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元的目标,现在已经实现了。

  如果说洋县的朱 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发展模式难以仿效,那么旬阳借退耕还林之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业则成了陕南各县市普遍的发展思路。

  同样位于秦岭深处的西乡县发挥地域优势种起了茶叶。西乡县茶叶局党支部书记董远华说,西乡县位于秦巴山区腹地汉中东部的汉江谷地,空气清新,远离污染,海拔高,云雾多,土质中富含锌硒,具有“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

  在西乡县沙河镇的一片茶园,农民正忙着栽种新的无性系茶叶良种。“新的茶种产茶早,品种纯正,适合机械化操作。”董远华说,新建的3.5万亩茶园中,已经完成7500亩的换种。

  在老茶园,董远华指着茶树下的一片绿草说,“这是三叶草,不仅可以当饲料,还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对茶园而言,在冬季还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在西乡,茶园面积已经达到了22.4万亩,全县23个乡镇,有22个产茶。茶叶产业已经成为推动西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茶农因此人均增收600元。伴随着茶园的壮大,茶产业链也在不断延长,茶叶加工企业也越来越多。

  优势转化,山区资源立体开发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山下种西洋参,山中种树,山上发展旅游业,山区资源得到立体开发利用

  留坝县留候镇枣木栏村位于秦岭深处,从县城到村子里,需在弯曲的盘山公路上绕一个多小时。这是一个典型的靠山吃山的村子。

  郭健刚种植西洋参已经有10多年了。在他家房后的山地上,黑色的挡光网特别显眼。谈到西洋参,他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西洋参对环境的要求高,喜阴凉,气温不能超过30摄氏度。因此用这挡光网既可以起到挡光的作用,还能将虫子挡在网外。”

  2009年郭健刚种了4亩西洋参。“西洋参4年为成熟期,我家这4亩地一年收一期。这样就能保证每年都有收入了。”郭健刚说,“现在一斤鲜参可以卖到90元。一亩地能产1600斤左右。单个西洋参大的可以长到半斤!”单西洋参一项,一年就能收入14万元。“当然成本也很高,一亩地仅种子一项就要7000元左右,更何况要4年时间才有回报。”

  除了西洋参,郭健刚家还种了2亩猪苓,养了40箱蜜蜂。仅此三项,这个4口之家每年的纯收入就能达到10万元。除了自家8亩地外,明年郭健刚还想再承包5亩地用来扩大西洋(19.57,0.00,0.00%)参的种植面积。

  枣木栏村130多户人家,像郭健刚这样的农户不是少数。“种西洋参的大概有20%左右,没种西洋参的,也都种上了猪苓。”郭健刚说。

  留坝县林业局局长杨玉柱介绍说,秦岭是一个天然的大药库,有着“天然中药材之乡”的美称。这里气候、土壤和水质都适合种植中药材。枣木栏村依靠山坡特有的条件种药材是留坝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一个缩影。

  留坝县是陕西省有名的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86%,地处秦岭深处,全县仅4万多人。汉中市天然林保护中心高级工程师何雅毅说,“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过去以采伐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过去。”一度支撑留坝县域经济发展的木材、石材产业面临转型。

  留坝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转变发展理念。留坝县是林业大县,不仅生物资源丰富,而且环境好,特别是县内的紫柏山更是风景如画。在确立了“生态立县、药菌强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思路后,留坝县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重点打造了紫柏山、张良庙、栈道漂流三大核心景区。

  转型带来了大发展。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度任务,同比增长58.88%。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和38.7%,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9%。

阅读 139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