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两山成果报送平台 > 成果典型事例 > 正文 站内导航

张掖人讲述张掖的治沙故事

媒体:原创  作者:张掖林草
专业号:张掖林草 2024/1/15 0:23:29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会之处,南依祁连山脉、北接巴丹吉林沙漠。形如一块“玉如意”,横亘在祖国的西大门上,以它辽阔的姿态解读着“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3.8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南部,终年积雪的祁连山横亘连绵,林海茫茫、草原辽阔;中部,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平原广袤、绿洲肥沃;北部,巴丹吉林沙漠横穿而过,长达400多公里的风沙线上,以临泽、高台为主的县域沙漠环伺、荒原漠漠,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两屏三带”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区域、全国四大沙尘暴源地之一、遏制风沙危害的战略前沿阵地,更是甘肃省乃至全国防沙治沙阵地战的核心区。

几十年来,张掖人民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韧劲,在浩瀚的荒漠里栽树种草、封沙育林、修路通电,与肆虐的风沙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十三五以来,完成林草生态修复建设1165万亩,累计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870.15万亩。谱写了一曲曲从戈壁荒漠到绿树成荫的华美乐章,讲述了一个个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逆袭故事,见证了一片片从寸草不生到良田万顷的人间奇迹。

政府举旗、群众响应,几十载举全县之力接续治沙,世所罕见

临泽县紧靠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有荒漠化土地322.3万亩,沙化土地248.4万亩,分别占国土面积的78.7%和60.7%,是一个典型的沙区绿洲农业县,也是张掖市防沙治沙的重点区域。境内有三条风沙带穿境而过(黑河北岸沙带,中部蓼泉、鸭暖沙带,西南部新华沙带),风沙线总长度达103.2km,贯穿7个乡(镇)。

“黑(he)风!整个是黑(he)滴!啥都看不见!就像我和你这样面对面也看不见。我们那时候小,几个娃娃放学的路上,突然就像一面黑黑的墙从天上压上过来了,大家喊:黑(he)风来了!就手拉手闭住眼睛爬在路边的沟沟洼洼里,等一阵,风过了爬起来,脸上全都是厚厚的一层沙土。每次黑风过后,房倒屋塌,牛哩,羊哩就在沟里死着呢!”

在临泽县林草局,我们碰到了正在办理退休手续的原临泽县林业局局长王福明,说起沙害,王福明局长就像是昨天才经历过一样,讲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那年我还在上小学。放学路上,几个娃子打打闹闹的边玩边走,忽然天就暗下来。我一个大爹喊:快跑,黑风来了!那会离我家不到100米,我撒腿就跑,等跑到家里,关上门窗,从窗户往外看,黑黑的,啥都看不见了。后来,听大人说,哪个村子里的丫头(小女孩)被刮的再没找着......”临泽县林果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窦长保也给我们讲了他的亲身经历。

“那时候风大得很,沙乘风势,它一晚上就能往前走十几、二十米,刚冒出苗苗的庄稼,一场风一刮,全都埋进沙里了。你把沙推掉,再种,又一场风,又埋了。”“风起沙石扬,埋地又压房,好年不过百,灾年全丢光。临泽城北部风沙严重的乡、村,粮食亩产一般年景只有100多斤。不治不行了,沙从人的嘴里抢庄稼呢。”

临泽县志记载,1950年,临泽县人民政府作出在板桥、平川两镇北部栽植防风固沙林的决定。

1951年,营造防风固沙林292亩,成活6.5万余株。

1952年营造1160余亩。

1953年,临泽县委县政府制定防风固沙林带营造方案。

1962年,落实“林有主、主有权、权有利”政策,同时,把林业生产列入经济恢复的重要内容。

1965年,临泽县委作出“大规模地发展造林事业”的决定,确定了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同时并进的原则,全面推进林带建设。

1972年,临泽县制定林业发展五年规划。1975年,临泽县制定林业发展十年规划。

1978年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国家投入逐渐增加,迎来了临泽县生态建设的黄金期,大规模的群众治沙运动兴起。到1990年,东起板桥乡土桥村,历红沟、三三、贾家墩等17个村与高台林带相连的北部防风固沙林带;自箭台西北到蓼泉乡下庄村的中部防风固沙林带;自大沙河两岸向小屯、五泉、野沟湾延伸的大沙河两岸防护林带;自黄家湾到西海沙漠地带的南部固沙林4条防风带中问4条防风固沙主干林带形成,林带计长119公里,“人进沙退”效应产生。

“平川镇三一村,我出生的地方,是临泽县率先开始治沙的地方。村支书叫谢诚贵,带领全村人治沙造林,建起6000亩的村办林场——三一林场。谢诚贵被评为全国治沙先进个人,全国都到我们村来学治沙经验。大集体时代,采取的是记工分的方式。强劳力一天能挣10分,弱劳力一天只能挣5-6分,一年下来,挣工分多的人家一年能收入10多块钱,劳力少的人家一年下来只有五、六块钱的收入。”王福明沉浸在了回忆里。

“一年才这么点收入,群众愿意吗?”我问。

“治沙这是给大家保饭碗保活路的事,虽然很苦但没人抱怨,都很积极。”“每年春天正是风大的时候,经常是头天栽的树,一晚上风一刮,全都被沙埋了,只能重栽。但大家都不怕苦、不怕累,真的是拿出了战天斗地的精神。”王福明局长谈到这里时,目光里满是坚毅。

“临泽每年春季都要搞一次植树造林活动和压沙活动,上到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到农民,人人参与。几十年了,一届不落。你看,这是当时的县委书记赵学忠,县长陈晰和机关干部在一起植树。”窦长保一边在电脑里找当年的照片,一边给我们讲。

“就这个地方,我上初中那年,记不起来是去干啥,我爹骑着自行车稍着我,要上一个大沙丘,车骑不动了,推也推不动,我爹就扛着自行车走,我在后面跟着。脚踩在沙上,一踩一个窝,咋都走不到前面。也不知是不是那时候太小的原因,我只觉得那天自行车太大、我爹太瘦小,那个坡呀,太高太陡,咋也爬不上去......”

“前些日子我还开车去过那里,那个沙丘还在,就在这个位置,在路中间,但一点都感觉不到高和陡了,那就是一个小坡坡。路的两旁,全都是成片的耕地和道道防风林,一望无际。”窦长保给我们调出一张临泽治沙全景图,用鼠标拉大了给我们看。

“之前临泽县是见不到长青树的。三北工程启动后,临泽治沙林场栽下了第一棵樟子松,我们听说后,那个激动、那个兴奋,几个人骑着自行车跑了20多公里去看樟子松。”

“现在,樟子松、刺柏这些长青树种已经成为我们城市绿化、绿色通道、村镇绿化的主要树种,你走到临泽县城的每一条街道,都能看到樟子松、刺柏,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窦长保讲到这里时,语调依然平和、表情依然淡定,但我捕捉到了自豪。

1978年以来,临泽县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五期、退耕还林、公益林区划界定、日元贷款风沙区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沙区建设、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治理、规模化防沙治沙、国土绿化、防沙治沙示范区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采取荒漠植被封育、工程治沙、人工造林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风沙治理进一步向沙漠纵深推进,建成长达187公里的绿洲外围防沙固沙阻沙林带,绿洲向沙漠延伸3-14公里。初步形成了内有农田防护林网,中有防风固沙林带,外有荒漠植被封育区的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有效遏制了沙区风沙危害,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保障了绿洲生态安全。

沙漠能侵占我们的家园,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家园建到沙窝里?

1976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下,临泽县平川治沙站按照“公办民助、专群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沙区治理思路,开始大规模综合性的开展防沙治沙活动。1980年,在三一、平川、五里墩、黄家堡、西柳等村北部沙漠边缘营造防沙治沙示范样板3.5万亩。

当时县上流传一句话:沙漠能侵占我们的家园,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家园建到沙窝里?这句话是谁说的,大家都记不清了,但这句话很振奋人心却是真的。

临泽县平川乡一工程村现在所在的位置,当年就是一个2万亩的沙窝。聪慧、倔强、不屈服的临泽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荒漠上植树造林种草,用超乎想象的韧劲、狠劲和拼劲,将沙漠逼退了17公里。乡上从周围几个村挑选了一些家庭壮劳力比较多的农户移民搬迁进去,新建了一工程村。现在的一工程村有14个社,385户人,以种植、畜牧业为主,人均年纯收入达1.866万元。

高台黑泉镇九坝村,村北边紧挨着巴丹吉林沙漠,南边是黑河。在村委会,我们见到了当年九坝村的村支部书记于占云。老人1973任村支书,1986年卸任。虽然现在已经82岁,但很精神,他是骑着电动三轮车来的。

“一边是沙漠、一边是黑河,九坝村就在一个夹夹里,一遇刮风,村北边的庄稼就被沙埋,到了雨季,黑河就发大水,河沿边的庄稼就被淹。”“那时候风刮起来大的很,山水下来也大的很。一晚上过去,这边的庄稼被沙埋了,那边的被水淹了,一茬庄稼种几次是常有的事。”“婆娘娃娃们哭呢!嚎呢!男人们咋能哭呢!”老人说的很平淡。

“村子最北边的人家,沙堆和院墙一样高,我们叫沙上墙、沙上房。”“没地了,就没活路。不治不行了,必须得治嘛!“一人一捆苗子,扛上进沙漠,扦插。前面栽了,后面可能一场风就给埋了,扛上苗子再进沙漠,再栽嘛!”“开始的时候确实有很多群众不相信,都几辈子了,谁见过沙漠里把树栽活的。”

据了解,当时县上出了个政策叫“谁开谁有”,就是谁愿意去沙漠里开地,开出来就是谁的,所以这个村的人均耕地都比较多,收入也高,不用去打工。

于占云老人说:“现在儿子们条件都好,不需要我干啥,我就一天骑上车车闲逛,心里感觉急哇哇的了,就到当年我们种下的五星林那里转转,心里也觉得值。那天见到当年一起种树的徐长武,他也是到五星林那里去转了,我们还说呢:谁能想到,祖辈们没有干成的事,我们给干成了。”

现任村委会主任于强告诉我们:九坝村现有耕地1600亩,农户132户,由于耕地都是在沙漠里开出来的沙土地,适合种瓜果蔬菜,村民都以种植瓜菜花卉制种和加工辣椒为主,人均年纯收入1.6万元。

在张掖,像一工程村、九坝村这样挺进沙漠的村子有壕洼、双墩子、明泉,西柳、黄家堡、三一、十坝、胭脂堡等等,他们在这里种制种西瓜、南瓜、番茄、花卉,加工辣椒,接种肉苁蓉、育苗以及畜禽养殖,年人均纯收入达1.7万元以上。

治沙,要讲科学重科技

“治沙不能盲目,要根据沙源、风沙危害状况和立地条件类型。比如,在农田毗连流动沙丘的地区,培植带状林与块状林相结合的防风固沙林带;在沙丘丘间低地面积较小而沙丘流动性大、危害严重的地段,采取带状林、块状林与沙障固沙相结合的方式;在新月形沙丘链上采用燕翅状沙障;在迎风坡和背风坡不明显的沙垄上设置鱼刺状或“非”字状沙障......”

“比如在小泉子沙区和蓼泉南沙窝,我们利用地下水位较高的特点,采取沙丘间地挖土井取水的方法营造防风固沙林;在固沙压沙中,我们把草方格沙障规格由1m×1m调整为1.5m×1.5m,既达到了固沙目的,又降低了治沙成本。”

从甘肃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毕业后毅然走上治沙造林战线的窦长保,几乎亲自参与了临泽县三北工程建设的全过程。35年的林业生涯中,他总结了丰富的治沙造林经验,谈起临泽的治沙造林来,语气里透着权威和自信。

“趁着3月中旬积雪还没化,组织群众在沙区挖坑造林,把积雪堆到新栽的苗木周围,等天气转暖,雪水就渗到了树根,既利用了水资源,降低了造林成本,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有人说,张掖的防治治沙史就是一部科学治沙史,这话不假。

张掖市在几十年的防沙治沙中坚持分类指导,因害设防、因势利导,积极探索总结沙区治理经验和技术,引进应用阻沙网、尼龙网、土工布等新型治沙材料,大力推广草方格固沙、根区注水造林、保水剂应用等沙区治沙造林技术,有效提高了沙区造林成活率。

“那时候在省治沙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实施的盐渍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防治治沙试验示范区项目、“九五”攻关项目等对我们的治沙发挥了巨大作用。”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临泽县先后与中科院寒区旱区研究院、省治沙研究所、兰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设立生态定位研究站3个,沙区环境监测站点6个、固定观测样地20多个,常态化开展荒漠区风沙环境治理成效监测和技术研究,为沙区治理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梭梭能固沙但不防风,一场风来就连根拔走了。只种杨树也不行,沙丘穿过杨树也会把地埋了。所以沙丘高处种梭梭,可以固沙,低洼处种杨树,可以防风。”

在绿洲与沙漠、戈壁交界处营建大型防风固沙林;在沙漠前沿腹地压沙障、植灌木,有效控制流沙;在生态环境尚未破坏的区域,加大封育力度,有效保护天然原生植被;在绿洲内部营造“大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形成“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大型骨干防护林体系。有灌溉条件的沙区开展大规模人工治沙造林,无灌溉条件的沙区采取埋压粘土、麦草方格沙障进行工程固沙;沙漠前缘3-5公里范围内采用网格围栏封禁,国家公益林荒漠林区采取禁牧封育。

骄人的成果既得益于顽强的拼搏,也得益于科学决策、科技施策。30多年来,临泽县累计治沙55万亩,治沙造林达到7万亩。高台县在绿洲边缘建成两条长137公里,平均宽0.8公里的基干防护林带和总长2000多公里的绿洲内部防护林网。

张掖大地上,“条条分割、块块包围”的防护体系如一道道绿色屏障矗立在绿洲边缘,亦如排排穿着绿色铠甲的钢铁战士,手挽手、肩并肩,昂首挺胸,迎风而立,将绿洲护在身后,将家园护在身后。

规模化种植“肉苁蓉”,从沙里“淘金”

王延福,临泽县蓼泉镇双泉村人,临泽县最早从事畜禽养殖发家致富的“明星”,上世纪90年代已经跨入了“百万元”行列的临泽名人,临泽县绿盈林场创始人。2015年在位于蓼泉南沙窝的原双泉村林场承包9010亩沙土地,迈出了向沙漠进军的第一步。

“那时候的南沙窝,真的是`寸草不生、风吹沙起'`没水、没电、没路。'“没有路嘛!就挨门挨户的和周围的农户协商换地,然后雇了挖掘机从这里开始往里修。”“刚进来的时候,就在这个地方搭起了帐篷,里面支了炉子、锅灶,要给干活的人做饭嘛!做了一天,第二天早上再来时,找不到帐篷了,炉筒子、锅了啥的到处都是。只好再在那边搭起彩钢房,可是没几天,彩钢房也被吹的东倒西歪。”王延福是笑着给我们讲的,但我们多少听出了一些辛酸。

“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开出了二十几公里的路。到了第二年春天,要准备种梭梭了,结果咋都找不到路了,找来找去才明白,是沙子把路埋了。那时候才知道要先种防风林。只好找苗子栽白杨树,你看,这两边的防护林,就是那时候栽的。”

绿盈林场的门前,一条路蜿蜒伸向远方,不时的有黄绿相间的树叶随风飘落,高大的白杨树如接到命令的卫兵整齐的挺立两旁,一路相随。白杨树的身后,起起伏伏的沙丘一望无际,高高低低的梭梭少了绿意,发出淡淡的灰白,在秋阳下优然摇曳。远远近近穿插期间的白杨树在目力所及的地方金黄艳丽。如果不是亲自走上沙丘,我无法相像这里曾经是寸草不生的荒漠。

“啥都没有的荒滩上,水的问题最难解决。”“一公里挖一个坑,里面铺上塑料,灌进水,接上管子用抽水泵抽进一公里外的另一个坑里,再接上管子用抽水泵抽,就这么一段管子一个坑,从几公里外引来河水浇水,好不容易定植了2000亩梭梭,结果一场沙尘暴来了,迎风面上已经成活的梭梭苗在短短的1个多小时内被连根拔起,飘的满天都是。老婆子当场就失场痛哭......”

“最艰难的是给防护林浇水,这个地方本来就缺水,到夏天高温季节,地面温度能达到五六十度,这些树一旦超过一周不浇水叶子马上就干黄干黄的。说实话,这些树就像我的孩子,它们浇不上水我心疼。”“浇一遍需要一周时间,一周轮一次,没有休息过,连夜外漆(连明昼夜)的干,泵都烧坏了几个。”

前前后后,王延福为治沙大概投了1000多万,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亲戚朋友和银行的好多债务。双泉集镇老百姓茶余饭后最常说,也最让王延福感到扎心的话是“挣了两个钱烧包了,再有钱也不能往沙窝里扔!”

就为了赌口气,王延福坚持着,并且7次上新疆去学习机械化接种肉苁蓉技术。

“我们临泽种肉苁蓉,之前窦局长他们已经引进了人工用种子纸种植的技术,并且已经接种成功了。但我觉得那个太贵,种子比人工和后期管护加起来都贵,我就想着用机械种。县林草局的鲁局长听说我要机械化接种肉苁蓉,他说:前面已经有人试过,花了很长时间,都失败了,你要是用机器种出肉苁蓉,我代表临泽人民给你鞠个躬。”

“从新疆请来老师,5月29日完成结种。从接种完就没有踏实过,我过几天刨开看一下,过几天刨开看一下,一直到10月19日,看见了一棵细细白白的、10公分高的,我一下子就放心了,说明接种成功了!到了第二年四、五月份的一天,那天我记得太清楚,天下着雨,市局土局长和我们县林业局的鲁局长、还有其他几个局长都来着呢,我们就在沙里刨,刨一处不见刨一处不见,大家都有些失望。我是很自信,知道一定能挖出来。就在局长们准备要离开时,我刨开沙,发现了一排肉苁蓉,大概有2公分粗细,10公分高。大家一阵欢呼:成功了!成功了!翻过年的5月份,到了肉苁蓉开挖的季节,我挑了一颗粗5公分长50公分、最壮硕的,去向鲁局长报喜。鲁局长很激动:老王,你是临泽县第一个机械化种出肉苁蓉的人,是临泽县推动肉苁蓉规模化种植的功臣!”

如今的绿盈林场,肉苁蓉接种面积已经达到4000亩,年产鲜苁蓉10吨左右,年实现经济效益30万元。2023年,王延福与肃南县祁尔康合作,研发出了肉苁蓉枸杞酒。

王延福说:“在最艰难的时候,也后悔过。但到今天,看着当年寸草不生的沙漠在我手里变得生机盎然,当年风起沙扬的南沙窝如今绿树成荫,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人来到世上,总该给后人留下些东西,我给我的子孙留下的就是这片地、这片树,我可以自豪的对我的孙子说: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棵梭梭都是爷爷亲手种的......”

在典型示范的带动下,运输老板闫天波、育苗老板李奋等十多位私营业主先后加入临泽治沙造林队伍中,他们拿出在各自行业里赚到的钱,育苗,种植花卉、种植文冠果、元宝枫,在林下养鸡、养兔、养羊,种植肉苁蓉、探索肉苁蓉深加工技术......临泽人走上了“沙里淘金”路。

如果再给我十年时间,我可以让绿色再向沙漠推进10公里

“临泽境内的三条风沙带上基本上60%以上的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都已经得到治理,你看,中部风沙带上从北向南依次是绿盈、万里青几家合作社和五泉林场、沙河林场,治理总面积达到19.7万亩,南部风沙带上是小泉林场、新华农场,治理总面积达到2.22万亩,北部风沙带上就是我这里,临泽治沙林场,我们向沙漠推进了17公里,面积7万亩......”临泽林场场长杨向刚一边在纸上划着三条风沙带的示意图,一边如数家珍的给我们讲解,言语间透着成就和自豪。

杨向刚,临泽县治沙林场场长,一位在肃南的苍松翠柏间出生长大,却在临泽的黄天黄地里与漫漫黄沙奋战了30多年的康巴汉子。

“有人说,你来到临泽治沙站的这10年,是临泽治沙史上成效最明显的10年,是这样吗?

“确实是!我刚来到这里时,临泽治沙林场向巴丹吉林沙漠推进了有8公里,这是自从临泽县政府成立以来,30多年间取得的成绩,我用了10年时间,又让沙漠后退了9公里。”

“为什么?”

“国家的项目支持力度增加,加上我们临泽县委县政府一如既往的重视。”

我想起来了,在陪我们采访的过程中,市林草局退耕办的裴艳红主任一路上时不时的指着路两边给我们介绍:这是我们在2017年实施的中央财政防沙治沙示范园项目,每亩补助1000元;这是2021年我们实施的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中央财政亩均补助1300元左右......

临泽县治沙林场位于临泽县平川镇北部风沙危害严重、生态脆弱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经营总面积99.13万亩。几十年来,依托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山水林田湖草荒漠区生态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一年又一年,开展“治沙播绿、改善生态”的防沙治沙“接力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完成沙漠治理近55万亩,治沙造林7万多亩。北部82万亩荒漠植被得到有效保护,绿洲向外延伸了近17公里,使全县森林覆盖率增长了近3个百分点;防风林带(网)增加30多公里,荒漠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15%左右提高到现在的25%左右。

“自豪吗?”

“自豪!对得起党和组织的重托!”

“苦吗?”

“苦!不瞒你说,老婆差点和我离婚。”

“是因为一心扑在工作上,顾不上家人的原因吗?”

“是,工作30多年来,只休过一次公休假,那是儿子考上大学后去送他,休了5天假”。

“儿子已经25岁了,你只和他有过5天的相聚,现在想起来有愧疚吗?”

“没啥愧疚,谁有谁的路。”话虽然很硬,但说到这里时,我还是看到这个康巴汉子的眼角有泪滑下,他悄悄用手抹去时,以为我没看到。

“如果还让你治沙造林你干吗?”

“干!如果再给我十年时间,我可以让绿色再向沙漠推进10公里!”

中韩携手给沙漠锁边 共建荒漠化治理“未来林”

“这里的梭梭已经发芽了,而且根系很发达!那边就没有。”在临泽县北部沙区,韩中文化青少年协会(未来林)理事权赫大走走停停,不时蹲下身,用手刨开沙土,对项目区内外的沙生植物生长情况进行对比。

“野生沙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区域自然植被得到较好恢复,你们的治沙效果真的很明显,我要把张掖市治沙造林的措施做法向非洲那里推广。”权赫大显得激动又兴奋。

“野生沙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区域自然植被得到较好恢复,你们的治沙效果真的很明显,我要把张掖市治沙造林的措施做法向非洲那里推广。”权赫大显得激动又兴奋。

“我要组织青年志愿者,到中国的张掖来植树。”站在民乐县洪水镇山城村国家储备林基地,看着一大片虽然幼小但很茁壮的国家储备林,也许是通过两天的接触交流,受到了张掖人的感染,权赫大在说这句话时有了点西北人的豪迈。

结束实地考察后,张掖市林草局组织了座谈交流。“韩中合作为建设生态张掖增添了一抹浓绿,为张掖林草在国际合作领域开辟了道路,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做出了贡献。”市林草局局长土建雄说:“远隔千山万水,于众多竞争者中,韩方能选择张掖这片地方进行投资,这份信任令我们感动。”“接下来,张掖市林草局将严格按照协议内容和各项要求推进项目,高质量完成造林任务。同时,加强项目管理、严格资金使用,多渠道、实时向韩方报送进度和成效,要让韩方的每一分钱都在张掖这片土地上变成实实在在的绿色,要让韩方人士对地球家园的这份责任和情怀,在张掖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土建雄代表张掖林草人,向调研组送上了韩中文化青少年协会张掖治沙友谊林纪念品。

权赫大说:“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防治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在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当下,你们做的是一件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伟大的事情,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离别前,权赫大又一次说:张掖林草人的真诚和对生态事业的这份责任担当令我们感动,今后我们要在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等等方面,持续开展各种活动,增进中韩两国青少年的沟通交流,提高中韩两国青少年的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态文明绿色理念深植到中韩两国青少年头脑中。”

旨在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减轻风沙危害的中韩国际合作治沙造林张掖实施项目包括“2022年中国绿化基金会百万森林计划—沙漠锁边生态林甘肃省张掖市造林项目”和“2023年巴丹吉林沙漠绿色长城防治荒漠化植树项目”。项目投资由中国绿化基金会申请与韩中文化青少年协会共同募集,计划在张掖市持续实施8-10年,投资约2000万元左右。

立下愚公志,整装再出发

三北工程稳步实施40多年来,张掖市共完成三北工程人工造林15.7万公顷,封山(滩)育林17.9万公顷,荒漠化土地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较甘肃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分别减少了51.3万亩和26.85万亩,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和程度呈现“双减双降”态势。

“成果可喜,但宜林地块所剩无几,造林立地条件越来越差,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荒漠化治理任重道远。”“我们的使命都认清了没有?接下来的硬骨头该怎么啃?都思考过吗?”

6月9日,张掖市林草局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那天党组会上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局长土建雄的每一言每一语,都让与会人员如坐针毡,备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作为国家西部安全生态屏障,祁连山北麓、北部防沙带、中部绿洲区,哪里应该采取自然修复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哪里应该发展节水林草,强化封沙育林育草,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对裸露砾石滩地、沿线荒漠斑块、未利用荒滩荒地以及断网缺带、低质低效的农田林网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土建雄像个胸中有丘壑的将军,说到国土,说到山水林田湖草沙,如数家珍、连连发问。

8月23日,市委书记卢小亨调研临泽防沙治沙工作时强调,张掖承担着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南移、维护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安全和战略通道安全的重要职责使命。“外荒”“内荒”要综合治理。

来到高台县黑泉镇位于农田边缘的西沙窝,看到风沙口距高铁4千米,距村庄0.7千米,距国道仅有0.3千米时,大家的脊梁骨都直冒冷汗。“像西沙窝这样的情况还有没有?这场阻击战到底应该在哪里开战?刘宏军你抓紧组织人开展外业勘查,全面查清沙带具体情况,尽快拿出规划,张掖的沙漠边缘阻击战要依据你的规划开战,责任多大你应该知道!”

六、七月份的张掖,平均气温每天都在三十六、七度,最高时达到三十八度。紧急抽调组成的6路人马钻林地、上草原、进戈壁、入沙漠,对森林草原类型、数量、面积、分布现状以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类型、分布、保护与利用状况开始拉网式勘察。

一周后数据全部汇总,家底全面摸清。半月后,《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风沙口张掖阻击战治理规划(2024—2026年)》编制完成。

10月31日,甘肃省“三北”工程攻坚战首批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在环县举行,张掖市黑河中游高台县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在高台县黑泉镇西沙窝同步开工。位于三北工程攻坚战“核心战区”的张掖市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阻击战正式打响。

在开工现场,市长赵立香向主会场汇报:“张掖市处于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治理区域,一区五县全部纳入三北工程六期“核心攻坚区”。2024-2030年规划实施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8项,其中:黑河中游5项、祁连山北麓1项、石羊河中下游2项。计划完成治理任务1756.7万亩(新建83.4万亩,巩固成果1673.3万亩),概算投资27.8亿元。”

市林草局副局长苗东介绍:“该项目总建设规模85.4万亩,投资5.2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有效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南侵,更好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接下来,对目前技术手段还不宜实施工程措施的沙地,进行封育保护自然恢复,对急需要治理的沙地,探索完善“草方格+人工造林”、“天然更新+人工促进”、“成果巩固+提升改造”等治沙措施,营造防风固沙锁边林草带。”市规划院院长刘宏军说。

终于截稿了,电脑上显示23:56分。当我关机走出办公室时,除了防火值班室外,楼道那头还有一间办公室里亮着灯,我知道一定是造林科的李维煌和穆好华,这两个90后的小伙子,几乎每次加班都能见到他们,在写稿子期间给我提供了不少资料。今晚他们加班,一定是又接到重要任务了。

不畏艰辛、勇挑重担的张掖林草人又策马扬鞭奔驰在了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新征程上!(文 李景潮  图 蔡永刚 王晓凤)

阅读 1828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