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媒体报道报送平台 > 网络媒体 > 正文 站内导航

【甘肃日报8月22日】一份用六十年写成的治沙简历

媒体:新华社  作者:内详
专业号:甘肃省林业厅 2019/8/22 14:56:24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 马维坤 姜伟超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们喜欢到沙漠寻求征服自然的刺激。但从1959年开始,就有一群人已经在沙漠里常驻,探索人与沙漠的相处之道。这群人就是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的科研人员。

60年时间穿梭,这个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专业治沙研究机构之一,从腾格里沙漠到巴丹吉林沙漠再到毛乌素沙漠,漫漫风沙线上,写满了他们的治沙故事。

点灯者

新中国成立后,有丝绸之路“黄金通道”之称的甘肃河西走廊,依旧半壁黄沙。1959年4月,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在竺可桢先生的宣布下正式成立,翻开了新中国治沙科技史上的第一页。

试验站就是几间简陋的帐篷,深扎在沙井子上。几支考察队从这里出发,在腾格里沙漠西部边缘两条25公里长的线路上,187个定位点对风沙流的结构、风蚀、积沙进行着常年观测……

短短四五年时间,科研人员基本摸清了风沙流运动的基本规律,梭梭沙丘造林获得成功,初步的研究成果开始在民勤以及河西走廊沙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科研人员在总结当地民间“土埋沙丘”和“泥漫沙丘”固沙法的基础上,首创了黏土沙障固沙技术。60年后的今天,黏土沙障压沙和沙丘梭梭造林,仍是河西走廊及西北广大沙区最基本的防沙治沙措施。

1980年3月,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升级为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防沙治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研究所先后研发出新型沙障材料10多种,集成和研发“黏土沙障+梭梭固沙造林技术”等流沙治理、植被恢复和资源保护利用等关键技术40多项,在我国北方辐射推广面积530多万亩,治理沙害320多万亩,保护农田4620多万亩。

领航者

物竞天择,但从不绝人之路。

你见过沙漠里产的米吗?沙米,一种比芝麻还小的米,长在类似于蓬草的植物上,用大火快煮,香味易发,实属面食极品,但产量极低。每到沙米收获季节,沙漠边缘的人们进入沙漠俯身摘米。一日劳作,仅够给孩子嘴里添点零食。

在甘肃治沙研究所几代人的研发下,而今,沙米种植成为产业,各种产品摆上商店柜台,远销全国。

你见过沙漠里长松树吗?在民勤以及河西走廊沙漠农田边缘、道路两旁,栽植有一排排、一行行整齐的松树,这就是樟子松。

每年的三四月是一年当中沙尘暴的多发季节,也是最需要抗沙植物发挥作用的时候。

但这时候沙漠植物新的枝叶还没有长出来。为找到一种既适应干旱风沙环境,又在冬春季节不落叶的防御风沙植物,经过筛选,甘肃治沙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把目光落到了樟子松上。经过几代驯化、育苗、呵护,终于使樟子松在沙漠种植获得成功。

从此,沙漠的冬天有了绿色。

治沙要形成社会合力,人的付出和沙漠的产出必须相得益彰。到目前,仅民勤县就有集体、个体沙生植物苗圃40多家,年产梭梭、毛条、樟子松等苗木2000万株,沙生植物种子8000公斤。樟子松育苗成功,给沙生植物种苗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沙生植物种苗产业已成为产业发展中的一支“成长股”。

沙葱、文冠果、黑果枸杞、中麻黄、中华钙果……一种种沙漠奇珍变成沙农的致富宝贝,进而变成当地的致富产业,人沙和谐的治沙理念借着这些产业的推广化为社会自觉行动。

播火者

“麦草入沙10厘米,草扎直立,露出20-30厘米,横竖成行,间距1米。”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纳米比亚学员埃利娜在研究所科研人员的指导下,一边复述着技术要领,一边熟练地使用铁锨在沙地上开槽、覆草,半个小时后,一片草方格沙障就初具规模。

2018年7月30日起,埃利娜与来自埃及、博茨瓦纳等国家的其他11名学员一起,参加由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承办的2018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修复技术培训班,学习先进的中国治沙经验和技术。

走出去,讲好中国治沙故事,是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一直履行的使命。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所长徐先英说,中国的治沙,既有援外,也有外援,一直都是互有借鉴。

近年来,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与7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科技交流,与130多家国内科研院所和大学开展合作研究;600多位国外专家、官员来甘肃考察学习,30位专家出国交流;执行了38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举办43期国际培训班,将中国治沙技术推向了世界。

针对中国干旱区农林业技术需求,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与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相关机构合作举办了18期外援技术培训班,培训了我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引进和推广了一批农林业先进技术。

20多年来,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为发展中国家举办了44期沙漠治理、防护林建设、生态恢复及产业发展技术国际培训班,共有105个国家的120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与40多个国家的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使中国的治沙技术成果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新华社兰州8月21日电)

阅读 18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