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地方林草动态 > 云南 > 正文 站内导航

认识水禽:灰背鸫

媒体:淮安白马湖发布  作者:淮安白马湖发布
专业号:永平县林业和草原局 2024/5/6 22:21:21

认识水禽:灰背鸫

灰背鸫(学名:Turdus hortulorum):又名灰乌鸫,是雀形目鸫科鸫属鸟类。雄鸟额及整个上体为橄榄灰色,眼先黑色,头侧微沾棕褐色,耳羽黑褐色杂以细白羽干纹;飞羽和尾羽褐黑色,外翈缀有灰蓝色;下体颏、喉灰白色具黑褐色羽干纹,胸淡灰色,有的具有黑褐色三角形羽干斑,下胸和腹的中部灰白色,胸侧、胁、腋羽和翼下覆羽橙栗色,尾下覆羽淡皮黄色;虹膜褐色;喙黄褐色,脚肉黄色。雌鸟似雄鸟,但颏、喉淡棕黄色,具黑褐色长形或三角形斑,胸淡黄色,具黑褐色三角形羽干斑。灰背鸫繁殖于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东南部和朝鲜,越冬于中国南方地区,偶见于越南和日本。栖息于低山丘陵的茂林中,尤喜林下植被丰富的河谷次生阔叶林。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季成小群活动于开阔地带。营地栖生活,善跳跃和行走,繁殖期善于鸣唱,晨昏尤甚。主食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和幼虫,也吃蚯蚓和植物种实。繁殖期在5-8月,雌雄亲鸟共同营巢于林下小树杈上,窝卵数3~5枚,雌鸟孵卵,孵化期约14天,双亲共同喂养约11天后离巢。灰背鸫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灰背鸫在中国北方为夏候鸟,南方为旅鸟或冬候鸟。对于中国北京而言,灰背鸫是旅鸟,能看到灰背鸫,对于北京的观鸟人来说是一件偶然和幸运的事情。灰背鸫已被中国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图片

识别要点:灰背鸫雄鸟上体从头至尾包括两翅表面概为石板灰色,头部微沾橄榄色,头两侧缀有橙棕色,眼先黑色,耳羽褐色具细的白色羽干纹。飞羽黑褐色,外翈缀有蓝灰色,尾羽除中央一对为蓝灰色外,其余尾羽为黑褐色,外翈缀有蓝灰色。颏、喉淡白色微缀有赭色,具黑褐色羽干纹,两侧具黑色斑点;胸淡灰色,有的具黑褐色三角形羽干斑;下胸中部和腹中央污白色,下胸两侧、两胁、腋羽和翼下覆羽亮橙栗色,尾下覆羽白色而缀有淡皮黄色。雌鸟与雄鸟大致相似,但颏、喉呈淡棕黄色具黑褐色长条形或三角形端斑,尤以两侧斑点较稠密,胸淡黄白色具三角形羽干斑。幼鸟上体橄榄褐色,头和翕具淡色条纹,翅上覆羽具棕色端斑。下体污白色具暗色纵纹,胸或多或少具有斑点。虹膜褐色,嘴雄鸟黄褐色,雌鸟褐色,脚肉黄色或黄褐色。嘴短健,上嘴前端有缺刻或小钩,颈椎15枚。鸣肌发达。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

图片

生活习性:迁徙。在中国北方为夏候鸟,南方为旅鸟或冬候鸟。每年4月末5月初迁来东北繁殖地,9月末10月初南迁。

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春秋迁徙季节亦集成几只或10多只的小群,有时亦见和其他鸫类结成松散的混合群。多活动在林缘、荒地、草坡、林间空地和农田等开阔地带。地栖性,善于在地上跳跃行走,多在地上活动和觅食。繁殖期间极善鸣叫,鸣声清脆响亮,很远即能听见,常常固定在一处地方从早到晚不停地鸣叫,尤以清晨和傍晚鸣叫最为频繁。每日活动时间甚早,有时在早晨2:50左右即开始鸣叫,鸣叫时多站在树下小树枝头,发现人后立即飞到地面,在地上通过急速跳跃前进。

食性。主要以鞘翅目步行虫科、叩头虫科、埋葬虫科、以及鳞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此外也吃蚯蚓等其他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等。

图片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457项)。

图片

https://mp.weixin.qq.com/s/Ed21sPse_ZJjvXnaxBdrLw

阅读 146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