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地方林草动态 > 云南 > 正文 站内导航

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亮点纷呈

媒体:昆明市林草局专业号  作者:佚名
专业号:东川区林草局 2024/5/23 16:22:31

https://jjrbpaper.yunnan.cn/content/202405/23/content_204346.html

蜿蜒奔腾的怒江 怒江州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菲氏叶猴 杨学飞 摄 双角犀鸟 杨学飞 摄 黑头白鹮 杨学飞 摄

编者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人类离开生物多样性就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有着“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是全球生物物种最丰富且易受威胁的地区之一,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各级各部门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夯实法治基础、完善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能力、强化交流合作。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让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亮点纷呈,走在了全国前列。

曾经水体受到严重污染的昆明阳宗海,再现水清鱼跃美景,土著鱼类资源逐渐恢复;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30年来,首次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鹰雕的身影;赤水河云南段首次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长薄鳅;保山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首次在该保护区拍摄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世界近危物种杜鹃兰;在大理州洱源县的草海湿地区域内,数千只白鹭“组团”繁育,开启了“带娃”模式,为湿地增添了勃勃生机……

今年以来,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喜讯频传。

近日,工作人员又在保山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拍摄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世界易危物种华西蝴蝶兰。

翻开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台账,成绩满满、亮点突出。

拓展成果

首次总结云南大型真菌资源状况

2023年,云南进一步深化拓展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成果,成功举办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活动和COP15主席团会议,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推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取得了亮点鲜明的阶段性成效。

2023年12月28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式发布《云南大型真菌图志》,标志着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又一重要进展。

据介绍,云南独特的地理区位、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不仅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还滋养了多样而独特的真菌资源,云南的真菌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在全球也占有重要地位。大型真菌是不同于植物又不同于动物的一类特殊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展云南大型真菌调查、研究和编目,对厘清云南省大型真菌资源家底、指导云南省大型真菌多样性有效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云南大型真菌图志》共收录云南省大型真菌33目127科399属1341个物种,但尚未囊括迄今已发现于云南的全部大型真菌物种,主要记载了研究较多、认识较为深入的物种,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国内国际真菌系统学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了“云南受威胁大型真菌名录”,包括可能已经灭绝的假地舌菌、云南特有的四孢小舌菌等62种。除疑似灭绝物种外,极危物种7种,濒危物种9种,易危物种45种。

此外,《云南大型真菌图志》首次系统总结了云南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资源状况,使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的本底数据更加充实和完善,为政府和公众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大型真菌资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也有助于人们甄别、区分食用菌与毒菌的种类,减少中毒事件发生,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示范引领

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云南始终坚持以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成绩亮眼,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023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云南省共有7地入选。其中,曲靖市师宗县、楚雄州大姚县、红河州红河县、文山州马关县、迪庆州维西县5个地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德宏州盈江县2个地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至此,云南省共有20个地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有9个地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近年来,云南以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统领,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典范为目标,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作为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巩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果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打造了一批先进示范典型。其中,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继申遗成功后,又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楚雄州大姚县继2020年创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后,2023年又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全省目前唯一一个同时拥有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领域双重殊荣的地区。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其创建内容涵盖生态制度、生态空间、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六大领域共43个指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是开展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的制度先行保障和重要基础支撑。

价值转化

生态经济结出喜人硕果

近年来,云南在持续巩固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果的同时,不断推动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探索出了多个具有云南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随着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云岭大地生根发芽,并结出了喜人硕果。

记者了解到,为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玉溪市澄江市坚持走“三产融合”现代产业发展路子,盘活用好5.8万亩流转土地,布局形成了以蓝莓、烤烟、荷藕、食用菌等为主的生态农业产业基地320个,并着力打造“藕遇仙湖”“七彩云南·抚仙湖蓝”等区域公用品牌,全市农业综合产值连年攀升。

在德宏州盈江县,“中国犀鸟谷”的“鸟精灵”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从砍树人到护林员,从猎鸟人到鸟导游,生态保护的石梯经验在这片被誉为“物种基因库”“鸟类博物馆”的土地上探索成型。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成为当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同时也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楚雄州大姚县依托核桃产业,探索出规模化种植、节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品牌化打造的“五化之路”,为云南省生物资源利用和价值提升提供了范本。

红河州红河县依托哈尼梯田“四素同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种要素的完美结合)的立体循环系统,以打造具有热区特质的干热河谷综合保护修复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为抓手,让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水青山。

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全面践行多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云南省乃至全国探索出了一条“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今,放眼云岭大地,绿色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追求,“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绿色云品矩阵持续扩围。依托全国领先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云南省走出了一条以高水平生态保护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态发展路径。

本报记者 孔垂炼

https://jjrbpaper.yunnan.cn/content/202405/23/content_204346.html

阅读 281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