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媒体报道报送平台 > 地方媒体 > 正文 站内导航

黄腹角雉在江西(中国绿色时报8月2日四版报道)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钟南清 徐新宇
专业号:江西省林业厅信息宣传中心 2018/8/2 10:12:32

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timepaper/html/2018-08/02/content_3324219.htm


45771533171176452


雄鸟 林剑声摄


39321533171176452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景观 程松林摄
 


3


雄鸟在炫耀 冯江摄


4


雏鸟 林剑声摄


5


黄腹角雉在争夺领地 林剑声摄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钟南清 通讯员徐新宇8月2日(四版)报道:4月中旬,一条“秘境之眼”的微信刷爆了网友朋友圈,里面20种珍稀野生动物的红外视频引起了网友热议。据了解,此次“秘境之眼”的主要内容为“中国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摄影比赛”,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组织。于2018年1月20日—2月14日,在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征集参赛作品。其中,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送的黄腹角雉视频,经举办单位组织的专家初评,以丰富的资料、翔实的科研监测数据和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成功入选。

  

  鸟中大熊猫 “寿鸡”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隶属于角雉属,又名角鸡、寿鸡,1857年由英国人Gould在福建西北部发现并命名,是我国特有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和CITES(华盛顿公约)附录I(禁止国际贸易)物种,零散斑块状地分布于我国湖南省南部、江西省、浙江省西南部和西部、福建省、广东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等亚高山地区。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雉类学会名誉主席郑光美先生1998年的研究表明,我国黄腹角雉野外种群数量在4000只左右,珍稀程度堪称“鸟中大熊猫”。

  黄腹角雉比常见的家鸡体型稍大一点,全长52-63厘米,体重1.2-1.4千克,雄性、雌性颜色截然不同。雄鸟色彩斑斓,像穿着一件精心设计的时装。雄鸟上半身为栗色,身体羽毛的末端有淡黄色圆斑,圆斑的两侧为黑色或栗色,羽毛的其他部分穿插着黑色或淡黄色的条纹,头顶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还有两条橙红色小辫子,在秀发之下,雄鸟还别有心机地藏了一对翠蓝色的肉角,恋爱时就竖直伸出,这也是黄腹角雉被称为角鸡的缘由。除了这对肉角,雄鸟在炫耀时还有一个杀手锏,也是它被称为“寿鸡”的原因,雄鸟的喉咙下有肉裙,平常只能隐隐看到,在需要的时候肉裙膨胀下垂,平展于胸前,显出鲜艳的朱红色,翠蓝色的条纹纵横交错,像繁体“寿”字。

  与雄鸟的高调相反,黄腹角雉雌鸟则低调许多,通身呈棕褐色,密布黑、棕黄及白色细纹,上体散有黑斑,下体多有白斑。这是因为雌鸟需要独自承担孵化、抚养幼鸟的责任,为了更好地躲避天敌,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雌鸟只有放弃华美的衣装。

  每年的3月至5月份是黄腹角雉的繁殖季节,每到这时,雄鸟便开始宣告各自的“主权范围”,并利用叫声吸引雌鸟,一旦发现雌鸟进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雄鸟便会迅速靠近进行一番求爱表演,表演时雄鸟挺胸昂头,振翅展尾,平日里隐藏于乌黑顶发中的翠蓝色肉角陡然竖起,下颏的肉裙随着点头、摇头动作逐渐膨大下垂至胸部。随着求爱表演的延续,如果雌鸟对表演者有好感没有离开,雄鸟会进一步涨大肉裙并发出更大的呼气声,并趁着雌鸟神魂颠倒时,抓住机会冲上前去完成“爱的升华和碰撞”。如果雌鸟看不上雄鸟离开,雄鸟的表演会随时停止,养精蓄锐等待下一只雌鸟的到来。

  黄腹角雉的孵化和雏鸟养育,完全由雌鸟独立承担。雌鸟会在3月下旬在树上寻找“住址”,一旦找到,便会利用周围的落叶或苔藓等筑巢,筑巢后从3月底至4月初开始产卵,一般每窝产卵3-4枚,通常一年只产1窝。孵卵期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在此期间,雌鸟和卵、巢都十分脆弱,对伤害完全没有还手之力,一旦被松鸦、蛇等天敌发现,只能眼睁睁看着卵被吃掉,有时雌鸟也会变成盘中餐。为了保持孵化的温度,雌鸟只会在白天外出一次找食物,遇上阴雨天气就可能一两天不吃不喝,而且还会微微张开翅膀,用身体为小鸟蛋遮雨保暖。

  幸运的是,黄腹角雉为早成鸟,雏鸟破壳后不需要待在窝内由母亲喂养,只需要在雌鸟腹下生活数小时,羽毛就能变干,立即有扇翅动作,十分活跃,通常在第3天雏鸟就能够随母亲离巢下树觅食,这时就能看到各只雏鸟纷纷离开母亲的怀抱,有的站在巢边扇翅,有的爬上雌鸟背上嬉戏,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在野外,多数能见到的是雌鸟带1-2只雏鸟,最多带4只雏鸟。冬季则会结成4-6只的小群。

  江西武夷山 黄腹角雉乐园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铅山县境内,保护区所处地域为武夷山脉北端,主峰在黄岗山的西北坡,区内海拔高度平均在1200米左右,黄岗山海拔2160.8米,是我国东南地区的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中国亚热带东段的最高峰。保护区面积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核心地带更是高达97.2%,是一个以保护中亚热带中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原生地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与黄腹角雉模式产地(福建西北部)山水相连,19世纪西方标本商人和生物学者在武夷山脉采集生物标本的主要居住地点——三港,与保护区边界距离不到10公里,保护区内的原住居民对黄腹角雉早有认识,称之为“角鸡”。保护区于2001年首次记录黄腹角雉分布,2004年正式报道。过去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特别是2004年媒体正式报道以来,保护区专业技术团队对以黄腹角雉为代表的重点保护对象进一步加强了管理和跟踪监测、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保护区专业技术团队利用样线调查法、捕捉标记法、红外相机照相法等方法,基本摸清了保护区黄腹角雉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保护区黄腹角雉主要生活在海拔690-2160米范围森林中;种群密度介于3.3-18.8只/平方千米,最大密度出现在黄岗山核心区内;雌雄比例约为1:1.6;体型较浙江乌岩岭的黄腹角雉更短更圆。记录到采食物种108种,以植物的芽、叶、花、果为主,偶尔会采食蜘蛛、蜻蜓、蚂蚁等无脊椎动物和菌类,采食习性会随着季节有明显变化,每年的5-8月喜好到树上采食,其余时间则基本在地面采食。

  黄腹角雉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系统发生树和网络图表明,我国黄腹角雉的种下遗传结构可分为独立的两支,即以赣江-鄱阳湖为分界,江西武夷山和浙江、福建种群为“东部组”,江西井冈山和湖南、广东、广西种群为“西部组”。因此,江西省是我国唯一保存了黄腹角雉“东部组”和“西部组”遗传基因和已知分布地域最广的省份,而保护区以500-600只的野外种群数量成为黄腹角雉“人类认知历史最为长久且相对最为健康的野生种群”。

  郑光美院士在2006年到保护区实地考察后,欣然为保护区题词:生物资源宝库,黄腹角雉乐园。2009年,铅山县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中国黄腹角雉之乡”。2016年,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授予保护区“中国濒危雉类研究基地”,全国仅有7个。2017年,黄腹角雉的研究成果为“江西铅山(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名录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今,黄腹角雉已然成为保护区的旗舰物种,中央电视台先后两次报道保护区黄腹角雉,一方面证明了保护区多年保护工作造就了良好自然生态环境,让“鸟中熊猫”得以在保护区茁壮成长,另一方面也让保护区成为全球黄腹角雉的研究热点,督促着保护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潜心十余载 结缘黄腹角雉

  凡是到保护区研究黄腹角雉的专家、学者,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拜访保护区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局长——程松林,因为程松林自2004年起,便对保护区内的黄腹角雉开展了研究。保护区的黄腹角雉是“人类认知历史最为长久且相对最为健康的种群”正是他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得到郑光美院士的认可。

  说起研究黄腹角雉的初衷,程松林告诉记者,那是因为自保护区组建至2003年,对区内资源调查研究是依托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保护区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只起向导作用;研究领域也主要集中在植物和昆虫,野生动物研究这块属于空白。他决心从零开始,把区内的野生动物资源挖掘出来。2006年,郑光美院士了解到保护区仍然保存有一个较大的黄腹角雉种群,便与台湾“中研院”生物多样性中心刘小如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正旺、张雁云教授一同到保护区实地考察。

  程松林告诉记者,他始终都记得陪郑院士他们上山的那天,特别是发现黄腹角雉的一刻,郑院士不顾山路颠簸和车辆的摇晃,就像一个青年小伙子,迅捷地离开座位、贴窗观察。郑院士对黄腹角雉表达出的关爱之情,让他铭记至今。那是2006年暮春,正午的阳光也没有完全驱散保护区密林中的晴岚。一行人在慢慢走着,突然道路下方的林中传来几声"er、er、er"的鸣叫和一阵“沙——沙——”的树叶滑动声。经过一番仔细搜寻,一只雄性黄腹角雉轻快地跃入大家的眼帘。只见它先是左顾右盼地警戒,然后不紧不慢地踱步,还不时从地面啄食一些东西或抬头看看周围是否有危险。饱食后的它在明媚的阳光下开始梳羽、展翅、伸腿等“保健操”。整个过程持续了近5分钟,距离不到10米的大家被眼前这套“禽戏”彻底惊呆了,直到它以一个漂亮的腾飞离开时,所有人才从惊喜中缓过神来。同年“北京师范大学濒危雉类(武夷山)研究基地”在保护区挂牌,聘请程松林为“基地主任”。

  也正是这一次与黄腹角雉的相遇,坚定了程松林科研的决心,他说,作为一名保护区人,不能守着这么一座自然资源宝库却不知家底,科研也是一种保护手段。于是他深入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沿着兽道翻悬崖穿沟谷去寻踪觅“雉”,夏天常常遇到扑面的蚊虫和危险的毒蛇,冬天零下十几摄氏度常常使人“雪”上眉梢。一年365天中,程松林有近1/3的时间在野外监测,多半时间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工作,睡的被褥有时都可以拧得出水来。“打鱼要到深海,识林要进深山。”这是程松林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功夫不负有心人,程松林慢慢在野生动物资源研究领域崭露头角。完成了从纯管理人员到专家型领导的转变,从原先的“两眼一抹黑”到现今在《生态学报》等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鸟类》专著1部,2015年,程松林等人完成的4篇科研论文,被郑院士主编的《中国雉类》正面引用。

  经过多年的研究,程松林还深入剖析了江西省黄腹角雉的生存现状,并提出了自己的保护看法,他认为,黄腹角雉作为中国特有且狭域分布的世界濒危物种,迫切需要进一步采取更为有效的保护、监测等措施,他建议国家层面将江西省作为黄腹角雉种质资源和遗传基因多样性的自然保存地加大建设力度,省级层面将黄腹角雉保护工作纳入生态规划建设中需要采取特殊政策保护的物种,同时对积极支持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县、乡、镇给予一定的奖励。

阅读 2356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