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林场种苗动态 > 综合动态 > 正文 站内导航

红河州:以“林长+”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媒体:关注森林  作者:内详
专业号:昆明市西山林场 2024/4/9 9:52:30

红河州:以“林长+”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图片

图片

清风徐徐,鸟鸣清脆。天刚蒙蒙亮,47岁的网格护林员李永开就挎着水壶、带上干粮,出门踏上巡护林区的路途。

图片

图片

李永开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胜村村委会胜村小组村民,曾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他被聘为生态护林员后每年能拿到8000元的护林工资,主要任务是对居住地周围的2000余亩山林巡山护林。再加上种植草果、药材的收入,以及子女外出到广东的务工收入,全家人均年收入稳定在2.3万元左右。

作为云南省的林业资源大州和国家南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红河州森林覆盖率达59.24%,林业用地面积214万公顷、占全州总土地面积的67%。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两山”理念,红河州近年来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在“林”字上精准发力、在“长”字上靶向施策,积极探索推行“林长+”模式,逐渐蹚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通过良好的生态为乡村振兴铺就最美底色。

图片

图片

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红河州压实州、县、乡、村四级2975名林长责任,配备生态护林员12364名,常态化做好资源管护、森林防火等工作。通过构建“天地空”融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一体推进森林资源保护,以林长制推动实现“林长治”。

全州每年选聘生态护林员公益岗位12364个,投入补助资金1.0088亿元,管护184.5万公顷森林,实现森林管护面积全覆盖,使4.9万名脱贫人口实现在家门口就近就业、稳定增收,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全州实现连续3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涉林案件下降21%,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双赢”目标。

图片

图片

生态项目建设,一头连着林业生态建设,一头连着群众民生福祉。

位于红河县大羊街乡的库博万亩热区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在数年前还是满目荒凉的不毛之地。从2014年开始,库博公司流转红河谷荒地和荒山4.1万亩,在生态修复基础上探索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与循环经济,建设起生态涵养休闲园区、种植园区和林下养殖园区,让万亩荒山披上“绿装”。

图片

图片

依托“流转返租”模式,库博公司吸纳当地群众参与生产管理,使原先“单打独斗”的农民变为产业工人,实现精准扶贫、脱贫与产业开发“一体化”。

“现在我是库博公司的一名果林管护员,既省去了在外打工的路费和房租,还能拿到土地流转和务工两项收入。”水塘村村民马阿书高兴地说。

图片

图片

“十四五”以来,红河州林草系统全面推广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项目和造林专业合作社、村民自建等模式,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脱贫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全州累计发展林业企业500余家、林业专业合作社41家、从业人数2万余人,全州22.2万名林草生态脱贫人口通过参与工程建设实现长期稳定增收,全年户均增收达1.8万元。

如今,全州实施的新一轮退耕还林已是林木荫翳、硕果累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一幅幅生态美、产业兴、人气旺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铺展,一个生态优美的魅力红河悄然呈现、令人沉醉。

图片

图片

走进绿春县平河镇略马村,空气中弥漫着八角的阵阵清香,枝头果实累累,幸福的喜悦洋溢在种植户们的脸上。

近年来,略马村大力发展八角产业,630户人家到去年已累计种植八角2000余亩,户均年收入达8.3万元,成功走出一条绿山富民的融合发展之路,让大山中的林果产业开出灿烂的春天。

“十四五”以来,红河州按照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以林长制为依托,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已初步形成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木材加工、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观赏花草木等具有红河特色的林草产业体系。

图片

图片

到2023年底,全州共发展经济林524.4万亩、林下经济产业 244.8万亩,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6个、省级龙头企业 12 个,全州林草总产值实现500.39亿元、增长26.3%,森林蓄积量1.15亿立方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1313亿元、增长8.5%。生态产业发展带动22.2万名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年人均增收10000元。

山清水秀好生态,美丽乡村引客来。

开春以来,位于弥勒市西三镇的可邑小镇草木繁茂,游客如织。“可邑村能够从一个偏远农村发展成为今天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特色小镇,靠的就是80%的森林覆盖率带来的优良原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彝族阿细文化。”西三镇蚂蚁村党总支书记曾虎龙说。

图片

图片

立足森林资源禀赋,可邑村持续8年谋“长板”、弃“短板”,按照“生态环境+民族文化”模式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文旅产业,逐步受到游客青睐,让村民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这个昔日贫困的小山村华丽转身成为人均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的富裕村,可邑小镇也先后获得红河州“生态文明村”、云南省“环境教育基地”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森林康养最佳目的地”等荣誉。

文章来源:http://www.isenlin.cn/sf_4FA7D069AE96447797E61B52B1879052_209_6E747C99777.html

阅读 86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