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学做先进报送平台 > 先进个人事迹 > 正文 站内导航

从穷山村到都市“后花园”

媒体:原创  作者:于晓雨
专业号:关注森林资讯 2022/7/8 11:29:46

从穷山村到都市“后花园”

——亲历延平上洋三十年

作者:于晓雨

 

如果不是改革开放,这个深山老林里“隐身”数百年的“原始村落”——南平市延平区上洋村,至今仍然还会在“世外桃园”般仙境中沉睡,村里的“原住民”至今也还是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清苦生活。而现在的上洋,那可是方园百里的名村——它因开发享誉省内外的“溪源峡谷”风景名胜而名扬四海,而家家户户因搭上了“旅游”这趟“快车”,逐步走上了小康之路。村支书说:“我可以代表全村老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没有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没有党和政府的引导、支持和培植开发,就没有我们村的今天!

这不是喊口号,这是实实在在的真话!因为我有幸在近30年间,亲历了上洋村从贫穷封闭落后的原始状态,一步步走向现在的幸福小康的每一个变化过程。

八十年代初,我正好在南平市(那时还没有地改市,南平市就是现在的延平区)新建路一带的部队服兵役。我那个部队是师级机关,部队纪律约束较严,平时很少外出,只有到了周末,我们才能和三五位战友老乡结伴“出游“——说是出游,其实就是在市里逛逛,日久天长,也觉得太没有意思。偶有一天,一位来我们部队看病的上洋村民给我们说:“解放军同志,星期天到我们上洋玩吧!俺那里可好看哩!山青水秀,有一条碧绿碧绿的溪流能直通到村里,颜色都是透明见底的,还有一座百年社庙,祈梦烧香、看相测命可灵啦!就是不大好走……”

我当时在师部卫生所工作,常常免费为当地贫困村民看病、拿药。为了表示对我们的感谢,上洋村的农民兄弟多次邀我们去村里赏景游玩。在村民的再三恳求下,我和三五个战友终于在一个夏季的周末前往“溪源庵”的所在地上洋村而去。那时去上洋哪里有路啊!从早晨四五点开始就沿着一条非常细小而危险的崎岖山道慢慢攀行,一路上是漫漫杂草、野藤古树纵横交错,相互缠绕,每走一段,脸上、手上、腿上都割出道道伤痕,血流不止。那真正是“野爬”!幸好这位老乡身佩柴刀,一路上给我们开山劈路……直到上午10点左右才艰难抵达。当刚刚到达溪源仙境深处时,我们无不被这“人间天堂”般美妙的景色打动了!古藤、老树、炊烟、小桥(石板或木桥)流水、人家;潺潺细水犹如玉碧藏青,浑然天成,水中有鱼儿自由游弋,树上有仙鸟怡然自鸣。不时有笨拙可爱的穿山甲移行人前,恍若无人一般不紧不慢,摆尾摇头;一对彩色可人的鸳鸯正沉浸在伟大的爱情之中不能自拔,“夫妻俩”躲在溪水边岩石下相互吻戏玩耍,谈情说爱,它们似乎在说:不愿同年同月同时生,但愿天长地久比翼飞!

更有万丈悬崖之上,原始森林茂盛攀长,迭翠流绿。崖上有瀑布数条如巨龙飞流而下,似有庐山仙境之妙,武夷九曲之柔、华山天堑之险、泰山祭圣之神……山川水木,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庙宇饮烟,啊!……一切浑然自成,一切皆天籁之音!

如此人间仙境,实乃世外桃园也!

然而,住在这人间仙境里的上洋人,却祖祖辈辈过着穷苦的生活。村里很少的几垄土地,金黄的稻子闪着耀眼的光芒。十来个年轻的农民光着脚丫和上身满山野挖笋、找蘑菇。村民说:“粮食不够吃,吃饭靠救济,没法子呀!村民走出大山,再也不愿回来”!这里曾是传说中张果老炼丹的地方之一,这里是传说中神仙“修成正果”的宝地!而生活在这里的农民却祖祖辈辈就从没有摆脱贫困的命运!

我们看到全村都是居住的简易搭盖或木板房或土墩房,门口泥土路上堆满了人粪和猪粪,苍蝇嗡嗡乱叫……小孩子全光着脚。我们坐在农民家里,见周围憨厚的农民个个都光着脚丫,衣衫破旧,有不少还露出黑红的皮肤,全身散发着因几天没洗澡而产生的臭味。中午吃饭,他们拿出煮熟的地瓜,我却两眼含泪,地瓜也没能咽下一口。农民穷啊!他们舍不和吃啊!都拿来给我们解放军吃,我们怎能吃得下……解放这么多年了,为什么我们的农民还这么苦?这是为什么?

一晃若干年过去,转眼到了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上洋村这个小山村。这时的我,已从部队转业到南平地方工作。这期间,我经历了入党、提干、转业、择业等人生的诸多转折,而我心中一直牵挂着的上洋村的命运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我有幸以党报记者的身份多次地跟随四鹤办事处张水源书记跋山涉水、不畏艰险、不怕疲劳、不辞辛苦、没日没夜地走遍峡源峡谷中的山山水水进行勘察、拍照,使我亲眼看到村民那种对开发溪源景区从怀疑到跟随再到肯定的眼神,使我看到从市里到山村的天堑变通途的全过程。于是,我被像张水源这样忠实履行党的方针政策、一心为老百姓造福、谋利益的党的基层干部的行为感动了!从张水源任四鹤办事处书记第一天起,他就被溪源景区的人间仙境而倾倒,他发誓一定要把溪源景区推出来:“是美女就供大家欣赏!”我永远不会忘记,为了有效地把风景区推出,他亲自带上雨衣雨鞋和干粮,连续几天甚至半月都住在上洋村里,当他发现潜藏在万丈悬崖深处的罕见瀑布群后,他是那样欣喜若狂,如同孩子般情不能禁……他亲自拍照、亲自撰文在媒体一发表,他还多次请来文史专家学者和大学教授,召开溪源萧公文化研讨会,增加景区文化含量;他亲自给各个名胜古迹遴选初名,然后再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他不遗余力把三农政策落到实处。溪源景区逐渐推广宣传开来,这位生闽北本地的“养在深闺人未知”的绝色美女,终于大大方方地走到了现代的“T型台上”。

如今溪源仙境,早已成为福建名胜中的“小武夷”,南平人的“避暑山庄”和“天然氧吧”、“祈福圆梦”的神通圣地……我亲眼看到,当年我的那些“穷朋友”如今大都是身家百万或数百万的“山庄老板”,居有别墅或宾馆、出有大亨式的小车,全身都是名牌打扮。当年的袒胸光脚的年轻人,个个都有忙着用旅游环保车接送游客……村书记陈堂春“发福”的身躯看上去像个弥勒:“哈哈……我们这个村过去是守着仙境受穷,今天我们坐在家里赚钱啊!”村民高兴地说“现在旅游开发宣传力度加大后,游客是逐年增多,在没有取消旅游黄金周时期一个星期光门票就进帐50——100万元,取消“黄金周”以后,节假日的收入仍然不减。

我亲眼看到,福建省几家著名的旅游公司的推荐名单上,南平“溪源峡谷”赫然在目。我亲耳听到延平区旅游局长(曾任四鹤办事处书记)宣布:2007年12月溪源峡谷被中央有关部门正式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了景区永远的绿色,上洋村还不惜花40万元巨资建起一座现代化的生态污水处理厂,为保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溪源峡谷声名大振、四海名扬,不仅吸引了省内游客,连附近临省的江西、浙江游客也纷至沓来。真正是“看过的都说好!”福建省原人大常委副主任黄文麟先生在前年不顾七十高龄,亲临溪源景区游览调研,对如此天然仙境十分赞赏,并高兴地与李姓农家山庄的老板合影留念。我从照片中分明看出:黄老那微笑中包含的欣慰和满意。1960年代,中国大文豪郭沫若曾来南平一游,挥毫写下赞美诗句:“舟船无日夕,仿佛在渝洲”。如今郭老若健在再来南平,恐怕一定先选择溪源峡谷,甚至会感慨“胜过在渝洲吧。

30年弹指一挥间!而我所见证亲历的上洋村30年来的巨大变化,却是这个村祖祖辈辈百年梦想啊!

 

阅读 1553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