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林草产业博览 > 储备林 > 正文 站内导航

秒懂——国家储备林项目

媒体:自然资源频道  作者:自然资源频道
专业号:林博君 2024/10/24 18:55:26

一文读懂国家储备林

一、国家储备林概念

国家储备林是指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二、国家储备林起源及建设背景

(一)进入新世纪,国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森林质量有所提高,但距离满足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改善对优质木材的刚性需求还有很大差距。2014年3月11日,唐守正、沈国舫、张齐生、孙九林、李文华、尹伟伦、马建章、李坚等8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联名致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的建议,立足国内,实施“总量平衡、结构协调、进口适度、持续经营”的国家木材安全战略,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

(二)碳达峰、碳排放、木本油、中药材的需求。

三、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

国家储备林建设将按照自然条件、培育树种和培育方式相似的原则,共划分为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海地区、西南适宜地区、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七大区域,并确定不同发展方向和重点,并综合考虑七大区域水光热等 。

(一)国家储备林目的:是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同时将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首次写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二)国家储备林建设意义: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的生动诠释,是提升我国森林面积和质量,提高国家自身木材供给能力,全面保护天然林,走出木材资源紧缺困境;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和改善人居环境,助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弥补生态建设和城市绿化资金缺口,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三)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储备林营造和支撑体系建设。其中,储备林营造主要包括集约人工林栽培、补植补造、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营造方式。支撑体系建设主要包括苗圃基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监测样点、林间道路、节水灌溉工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投资通常包括工程费用(储备林营造和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等。除此之外,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可能还包含林木商业险、建设期土地租金、林木收购费等。

(四)国家储备林建设范围:可以在国有林场,也可以是在集体土地上建设;可以通过新造林,也可以通过中幼林抚育、现有低效林改培等进行建设;可以连片建设,也可以带状块状建设,还可以将四旁植树(路旁、沟旁、渠旁和宅旁)纳入建设范围。

(五)国家储备林建设期:通常为6-8年,其中,包括3-5年的林木营造期、3-4年的林木抚育管护期。建设期即为开发性银行贷款的宽限期,宽限期内只需支付贷款利息,不需偿还本金。国家储备林开发性金融贷款,是迄今为止林业最优惠的金融产品。

(六)国储林树种选择:在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选择:主要发展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木荷、竹子、杨树、柳树等树种中短周期用材林,楠木、榉树、鹅掌楸、红椿等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

(七)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到2035年,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2000万公顷。到2050年森林经营达到现代化水平,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乡土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自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满足人民 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多样化需求,初步形成总量平衡、持续经营的安全格局。

(八)国储林补贴政策:根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6﹞196号),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可获得一定的林业产业发展等支出方向的专项资金,如林业贷款贴息补贴,年贴息率为3%,有些省(市区)配套贴息1%。项目范围内的良种和新技术推广、林道和节水灌溉工程、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退耕还林等均可以享受国家相关政策性补贴。另外,林业项目的建设运营期间享受增值税、所得税均免征的优惠政策。

(九)国储林对地方生态、社会和经济发展支持作用:政府通过极少的财政投入,完成造林绿化工作任务的最好载体,同步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道路绿化、城市生态景观、江河湖生态景观、乡村绿化美化、林业基础设施等建设任务。项目主要集中山区和林区,项目的土地流转、建设期建设用工、运营期管护用工等,可为所在地贫困户带来长期的经济收入和就业岗位,完成成片脱贫攻坚。同时,还为地方政府带来三产融合发展后的税收。

四、相关文件及规划

(一)《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财政部办公厅 关于做好国家储备林建设工作的通知》(办规字 [2015]117 号)提到,积极探索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国家储备林建设,优先选择具备稳定现金流和一定财力保障的项目开展PPP模式试点。

(二)《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利用的指导意见》(林规发〔2016〕168号)提到,大力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利用领域。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关于进一步利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通知》(发改农经 〔2017〕140号)明确指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林业政策贷款项目提供长周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四)《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明确提出,创新和推广国家储备林投融资机制和模式,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带动作用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积极作用,形成财政金融政策合力。推广“林权抵押 政府增信”、PPP、“龙头企业 林业合作社 林农”、企业自主经营等融资新模式,进一步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五、国家储备林政策性补贴解读

(一)政策性专项贷款:国家林草局规划财务司专门对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两家政策性银行以及中国农业银行与邮政储蓄银行提供国储林专项政策性贷款,四家银行都与国家林草局签署政策性金融支持协议,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国家储备林等重点领域建设发展的通知》(林规发〔2016〕15号)、《关于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林业发展的意见》(林规发〔2016〕12号)、《关于进一步利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通知》(发改农经〔2017〕140号),明确要创新融资模式促进林业发展,支持林业扶贫、林业产业发展、国家储备林等重点领域建设,两行给予最低资本金比例政策,并提供中长期优惠贷款,支持8年期的缓冲期、30年的贷款期。

(二)贴息补助支持:国家林草局基金站,专门认定国家储备林林业贷款贴息资格,落实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3%,由财政部直接与银行对接贴息,地方政府补贴1%,正常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为4.9%,自去年利率下浮至4.72%,实际上可以以0.72%的利率后获得政策性贷款。

(三)产业基金支持:自2017年起,国家林草局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推动全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业务工作的通知》,建立了专门用于林业产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支持各地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四)产业示范项目建设:农业农村部同财政部先后设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农业产业融合项目,扶持各地发展食用菌、果品、茶等特色产业。目前,中央财政累计安排337.5亿元,引导各省(区、市)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200个、农业产业强镇1109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0个,有效推动了全产业链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特色农业生物加工产业集群,申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相关项目,获取政策性支持与资金补助。

(五)农业产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农村部与科技部正在谋划实施乡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排中央和地方财政经费28亿元,针对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计划筛选优良品种210个,研发并集成各类技术及装备280个,创建品质提升和高效生产模式150套,制定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或标准150项,开发加工新产品60个,给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六)产业龙头建设:持续开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工作,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作为龙头企业认定的重要指标。目前,认定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547家。同时,推动各地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9万家,初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乡村产业龙头企业“新雁阵”。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实施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引导龙头企业及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的农业产业集群基地,并获得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与资金补助。

六、国家储备林产业规划与发展

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核心,以木材加工与贸易、生物科技研发与产品生产,林下经济、林木种苗、森林康养旅游为战略驱动,形成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优化林业生产力布局,引导林业产业区域集聚、转型升级。

(一)国家储备林建设将综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产:现有林改培、人工林营造、种苗供应、林下经济、综合经营利用;

二产:建设木材加工与贸易基地、生物深加工科技研发与产品生产贸易产业园;

三产:开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项目建设。

(二)国家储备林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等政策结合

依托乡村振兴政策与农村“三变”改革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将政府、企业、村社、农民联动起来,探索出林地流转收益、就近就业、林木采伐分红等惠民富农路径。

七、国储林建设收入来源

(一)用材林间伐及木材销售

(二)经济林产品销售——如油茶

(三)林下经济

2012年7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指出近年来,各地区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林下经济”因其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的特点,迅速发展起来。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1、“林下经济”细分产业:

林下种植业:主要包括林草、林药、林粮、林菜等。

林下养殖业:主要包括林牧、林禽、林渔、养蜂等。

林下采集业:主要包括蓝莓、蘑菇、越桔、松子等。

森林旅游业:主要包括采摘、森林公园、生态景区等。

2、林下经济发展建设模式

林果模式:以树种改优为主,通过营造经济林或生态经济兼用型树种,开展低质林分提升改造,增加农民收入。种植杨梅、枇杷、李、桃、山核桃等树种。

林草模式:分区域在适宜地区的幼林地或郁闭度70%以上的林下种植牧草,为养殖提供优质饲料。主要种类有紫花苜蓿、红豆草、三叶草、黑麦草、箭射豌豆等饲草。

林药模式:分利用郁闭林地,分区域在适宜地区林下种植较为耐荫的药用植物,实现以种养林的良性循环。主要种类有黄精、白及、重楼、三叶青、板蓝根、绞股蓝等中药材。

林粮模式:在树木栽植后1‐3年内,林地未郁闭前,在林地间作套种豆类、蔬菜等农作物,也可合理进行苗木繁育。

林畜模式:在林下可规模饲养羊或牛,实行放养与舍饲养殖相结合,饲草、饲料来源广。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是林畜养殖的重要模式。

林禽模式:选择在已郁闭的林地,饲养三黄鸡、乌鸡、珍珠鸡、鸭等,饲料粗放充足,常年可养,技术简便易行,群众乐于接受,自然放养、圈养和棚养均可。

林蜂模式:充分发挥林区植物种类多,花源丰富的资源优势,引导农户发展林下养蜂。

林游模式:充分发挥林区生态良好的优势,引导群众通过开办林家客栈,做绿色餐饮,卖绿色食品,培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3、林下产品经营加工: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山野菜、中药材、果品采集、畜禽屠宰等产品加工、贮藏、包装、流通和销售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

4、林下经济经营模式

“企业 基地 农户”模式 :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利用企业的技术、资金、营销市场等资源,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与农户签订种养合同。由专业公司提供良种(原料)、技术、产品回收,农户负责提供林地和劳务,收入稳定可靠,并且农户利用公司的品牌效应增加了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量,同时也缩减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是林下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主导经营模式。

“农民专业协会 农户”模式:按照专业分类,组建各种养殖、种植协会、由协会给分散的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培训,通过中介组织使农民整体进入市场,按照客户的要求标准、规格、品种、数额等,采取预约生产的经营模式,由农户定量种养,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群众规避市场风险。

“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协会)”模式 :由农户自发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或信贷担保(联保)协会,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种养品种、营销市场等,采取联手经营,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解决个体发展起步资金问题和市场生产经营问题。

(四)碳汇交易等多种途径

通过造林方法学、森林经营方法学、竹子经营方法学等途径实现林业碳汇交易。

——自然资源频道

阅读 5215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