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管理信息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站内导航

国新办就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网文字实录)

媒体:中国网  作者:林业新闻处
专业号:林业新闻处 2011/1/17 17:08:47
  • 主持人 华清: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是2011年国务院新闻办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我们请来了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先生,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先生,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程红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成果等方面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现在先请祝列克先生介绍情况。

  • 祝列克: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新年好!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见面,向大家介绍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及防沙治沙情况。

  • 祝列克:

    为了掌握我国荒漠化和沙化最新变化动态,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获得了2005年初至2009年底5年间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本次监测共动用技术人员6000多名,调查图斑592万个,获取各类数据2.5亿个。

  • 祝列克:

    监测结果显示,截止2009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37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3.11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和18.03%。五年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2491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1717平方公里。监测表明,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呈整体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续净减少,局部地区仍在扩展的局面。

  • 祝列克:

    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与第三次监测间隔5年内,中国防沙治沙呈现四个重要变化。

  • 祝列克:

    一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5年间,全国荒漠化土地减少1.25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8587平方公里,分别比上次监测时减少0.47%和0.49%。我国有荒漠化土地分布的18个省区市,荒漠化土地均有所减少;有沙化土地分布的30个省区市,绝大部分省区市沙化土地有所减少。

  • 祝列克:

    二是荒漠化和沙化程度持续减轻。5年间,中度、重度、极重度三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分别减少1.69万平方公里、6800平方公里和2.34万平方公里;中度、重度、极重度三种类型的沙化土地面分别减少9906平方公里、1.04万平方公里和1.56万平方公里;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减少7084平方公里。

  • 祝列克:

    三是沙区植被状况进一步改善。5年间,沙化土地植被平均盖度由17.03%提高到17.63%,植被盖度50%以上的沙化土地面积增加1.03万平方公里,盖度小于10%的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36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沙化重点保护治理区植物种类明显增加,植被群落稳定性增强。

  • 祝列克:

    四是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等区域生态明显改善。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例,与2001年相比,工程区土壤风蚀总量减少5.2亿吨,土壤水蚀总量减少2.87亿吨,地表释尘量减少1352万吨,分别减少了44%、82%和43.3%,有效减缓了沙尘天气对京津地区的影响。

  • 祝列克:

    监测结果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实施的防沙治沙重点工程,沙区广大人民群众所做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成效。只要持之以恒地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是可治、可控的。但是,监测结果也反映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防治工作依然面临着以下突出问题:

  • 祝列克:

    一是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沙化面积最大的国家,荒漠化发生率居于高位,全国还有31万平方公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

  • 祝列克:

    二是受过度放牧、滥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降水量偏少等综合因素的共同影响,川西北、塔里木河下游等局部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

  • 祝列克:

    三是荒漠化地区植被总体上仍处于初步恢复阶段,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稳定性、抗逆性较差,极易反弹、退化。

  • 祝列克:

    四是人为活动对荒漠植被的负面影响还较严重,超载放牧、盲目开垦、滥采滥挖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破坏植被行为依然存在。

  • 祝列克:

    五是气候变化导致的持续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对植被建设和恢复影响甚大,土地荒漠化、沙化的危险性增大。

  • 祝列克:

    土地荒漠化、沙化严重威胁国家生态安全,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我国防沙治沙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切实推进防沙治沙工作,有效防治荒漠化和沙化,改善沙区生态,促进沙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 主持人 华清:

    现在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像往常一样,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 中国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我国提出要在2020年的时候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要增加13亿立方米,为实现这些目标,林业局在“十二五”期间会开展哪些工作?

  • 祝列克: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到2020年要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和增加13亿立方米的蓄积量,这是2009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向世界庄严承诺的,同时也是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作出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承诺。

  • 祝列克:

    第一,对我们治理沙化也是意义重大的,在173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中有53万平方公里是可以治理的,其中一半以上可以用于植树造林。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一是向人大建议,要将这两项目标纳入国家对各级人民政府的考核内容并作为“十二五”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二是加大改革力度,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到建设当中,其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

  • 祝列克:

    三是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入,特别是中央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我想“十二五”将会比“十一五”有大幅度的增加。前不久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规划,中央政府将投入200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这方面的建设。在造林的同时加强抚育,在扩大面积的同时提高森林的质量。同时还要增加科技投入,特别是对干旱地区和这些地区的造林技术将进一步得到推广和应用。我相信在采取了这些综合措施之后,这些目标是能够实现的。谢谢!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刚才祝局长在报告里提到了我们国家现在防沙治沙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我想问这些困难和问题能不能解决,现在有没有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对策?

  • 祝列克:

    我想让我们专门负责防沙治沙工作的刘拓主任来回答你的问题。

  • 刘拓:

    非常感谢对防沙治沙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也感谢你提出的这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应当说我们国家的防沙治沙是成绩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刚才祝局长在发布词里都已经讲到,我国的治沙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刘拓:

    一是我们国家沙化土地面积还很大,防治的任务很重,现在还有173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可治理面积有53万平方公里,按照现在每年缩减1717平方公里的速度,我刚才算了一下,大概需要300年左右,也就是说,把53万可治的沙化土地变成非沙化土地要300年左右。

  • 刘拓:

    二是人口、经济的压力与生态承载能力的矛盾很大。我们国家生态的承载能力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现在人口、牲口、灶口这“三口”问题还十分突出,引得一些地方还在滥开垦、滥放牧和滥樵采。

  • 刘拓:

    三是投入严重不足,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当前实行的集中连片重点治理,只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属于集中连片、集中投入的,但京津风沙源也只占全国沙化土地的1/17。按照温家宝总理亲自部署和组织专家所研究的《国家林业发展战略》所提出的要求,距到2020年全国可治沙化土地要治理一半的要求还有巨大的差距。

  • 刘拓:

    四是现在我们有些地方对治沙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在认识上还有一些差距,表现在工作当中还有一些松懈,有“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这种现象。土地沙化危害性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隐性的影响比显性的影响可怕得多,沙化危害具有倍增性、滞后性和系统性,对这一点,有些地方认识还不到位。

  • 刘拓:

    另外,气候变化对土地沙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气候变化可能会引发极端气候,比如干旱这样的极端气候,对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对于防沙治沙工作,党和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林业局在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出来以后,对荒漠化的成因,下一步荒漠化防治的对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的要求就是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和综合防治的方针搞好各项措施。

  • 刘拓:

    第一还是要强调保护措施,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严格实行禁止滥樵采、禁止滥放牧、禁止滥开垦的“三禁”措施。

    第二是要大力开展工程治理措施,要按照生态建设的自然规律,布置好整个防沙治沙的工程布局,实行能封则封,能治则治,甚至亦荒则荒,亦林则林,亦草则草的办法,实行工程治理。

  • 刘拓:

    第三是要优化政策机制,在当前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好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要求,使治理者得到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果,明晰产权。

    第四是要实行守土有责的要求,严格责任制度,落实好各级地方政府防沙治沙负责制和单位治理责任制。要大力推动科学技术,提高建设成效,提高建设水平,同时还要实行有效的监督机制,实行工程建设、生态治理。另外,加强部门合作,实行综合治理,打好组合拳。谢谢。

  • 路透社记者:

    您刚才提到气候变化对中国荒漠化的影响,我想问的问题是,您可以在这方面具体地进行阐述吗?比如气候变化对于中国的沙漠会有哪些具体的影响,对于中国政府在治理沙漠化的努力方面会产生什么影响?

  • 刘拓:

    你这个问题是当前全球的一个热点问题,气候变化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荒漠化防治领域也不例外。荒漠化与气候变化是一个互为反馈的问题,麻省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研究院的教授对这个问题有研究,中国的专家对这个问题也有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荒漠化的过程是一个碳源的过程,荒漠化防治的过程是一个碳汇的过程。专家们对这个问题也有一些模拟的试验,如果气温升高一度,荒漠化可能会增加17%。这当然是一种理论上的研究。气候变化会导致极端天气现象的产生,比如干旱,这个问题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会经常遇见,干旱会导致植被衰退、土地荒漠化。

  • 香港文汇报记者:

    我们知道今年是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森林年,我想请问,今年中国会采取哪些行动和措施来积极参与这个活动?谢谢。

  • 祝列克:

    谢谢,下面请这个活动的策划者程红先生介绍他的策划。

  • 程红:

    我很乐意回答香港《文汇报》这位记者的提问。正如你刚才所说的,这项活动是联合国2006年12月召开的第61届大会确定的。联合国大会确定这样一个活动,宗旨在于动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以及社会团体和NGO,积极开展国际森林年活动,推进造林绿化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森林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程红:

    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这个决定,根据联合国的倡议和决定,制定了国际森林年的行动方案,准备开展一系列活动。概括起来讲,在国内我们要开展四项活动,在国际上我们要参与三项行动。

  • 程红:

    四个方面的国内活动:一是政府部门的活动。3-4月份中国植树节期间,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一系列义务植树活动,由各省区市分别组织开展1-2项有特色的造林绿化活动。12月12日,举办纪念中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0周年暨森林年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 程红:

    二是社会团体的活动。由共青团中央组织广大青年团员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系列活动,由全国妇联组织广大妇女开展“三八绿色工程”等活动,在中国西部沙漠地带治沙造林110万株。

  • 程红:

    三是企业的活动。发动在华国际知名跨国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通过植树造林抵扣碳排放指标。利用捐赠资金在中西部10省区建设10个高标准碳汇森林示范基地。四是公民的活动。组织广大适龄公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开展短信和网络捐款植树活动,举办第三届中国网络植树节。

  • 程红:

    三个方面的国际行动:一是承办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太林业委员会第23届会议及第二届亚太林业周活动,参加联合国森林论坛及部长级会议。二是组织在华国际人士参加植树活动。三是主办或与NGO合办森林与湿地的恢复管理、森林公园与保护区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碳汇等研讨培训活动。

    这四项国内活动和三项国际行动就是今年中国政府开展国际森林年活动的主要内容。

  • 英国卫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对于中国防治荒漠化的影响。我们知道,在中国北方地区很多地方都是缺水的,您刚才所提到的大规模植树等活动,是不是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在这方面南水北调工程还有其它最近大家热议的从渤海向新疆调水的工程是否能帮助中国实现这些目的?第二,关于青藏高原上荒漠化治理的问题,我最近有幸去到那里,我看到当地的情况不容乐观,您认为在青藏高原上的荒漠化治理工作能否得到控制,或者将来能否得到控制?

  • 祝列克:

    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问题,中国由于季风气候,水的分布是十分不均的。南水北调主要是针对北方缺水和南方雨水较多这种情况而采取的措施。从造林来讲,我们是按照自然规律来进行造林,所以我们也预估中国不管怎么努力,森林覆盖率也就能达到28%,主要就是因为水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林业第一步就是怎么保护好调水的水源的水质,而且水源不会减少。在这方面我们下了很大的力气,这次新开展的第二期天然林保护首先就把南水北调所辖的11个县全部纳入到保护当中。

  • 祝列克:

    二是作为极易污染的区域,或者一些水源易受危害的地区,我们也组织植树造林。对于新疆这种极度干旱的地区,首先是尊重自然规律来进行植树造林,首要目的是保护已有的天然植被。早在1998年,中央政府就下令所有干旱地区包括新疆地区的天然林禁止采伐,而且今年新颁布的第二期天然林保护规划继续维持这个政策。

  • 祝列克:

    我们在人口居住地区和人类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实行必要的灌溉林业,这也是依据当地的水资源情况,主要是扩大和保护绿洲的面积。至于说渤海水往西边调,这只是民间现在正在讨论和议论的话题,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决定或者政府的行为。

  • 祝列克:

    关于青藏高原,目前的生态状况正如你所说的不容乐观。我在西藏工作过多年,也目睹了西藏这几年的变化,西藏目前的最大威胁在我看来还是来自于气候变化,由于气候变化,西藏区域气温上升,整个水线退缩,有可能造成水资源枯竭。所以现在中国政府,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这方面的问题。

  • 祝列克:

    一是把境内所有森林,包括灌木都纳入了生态重点保护区域,中央政府每亩补贴5-10元。同时,对这些牧场、草场也实行严格的禁牧,中央在这方面也给予一定的补贴。近日家宝总理在内蒙也强调了,对这些地区实行草场禁牧补贴。三是实行在保护资源基础上采取移民措施,这点在青海和西藏都进行了试点。中央政府还在进一步确定总体的生态补偿制度,把这一地区确定为生态功能区域,对工业发展以及其它有可能对环境产生破坏的行业进行限制。从第四次监测的情况看,西藏和青海的沙化趋势在减弱,但是,形势还是不容乐观的。

  • 新华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已经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为什么我国许多地方沙尘暴和沙尘天气仍然时有发生?谢谢。

  • 刘拓:

    很乐意回答你这个问题,而且你这个问题应当是带有普遍性的公众关注度。首先要明确一点,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台风、冰雹一样,是属于一种自然的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在我们国家是不可能消灭的,我们国家是世界四大沙尘暴频发区之一,我们是中亚地区的沙尘暴频发区。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由于我们国家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土地结构,我们经常受到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入侵,在我们国家北方地区有170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在我们国家之外,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也分布着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这就具备了刮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和物质条件。一般说沙尘暴的发生需要有不稳定的气流和大风,以及沙尘源,这些都具备。

  • 刘拓:

    另外需要进一步阐明的是,专家长期观察和我们的感觉,沙尘暴的发生呈一种波动式递减,无论从历史资料还是现实情况来看,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从这个规律看出一个什么问题?目前人类对气流、大风等自然现象是无法控制的,能够控制的是尘源,沙尘的递减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沙尘源的减少。从这个规律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增加林草植被是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减少沙尘暴的发生的一种有效的办法。专家研究表明,林草植被盖度达到40%以上,风沙活动就不显著;如果林草植被盖度在15%-40%,有局部的风沙活动;低于15%的林草植盖度,沙尘活动就比较频繁,在同等的气候条件下。举一个例子,京津风沙源区通过这十年的建设,林草植被由44%提高到55%,这个地区的沙尘暴由过去的加强区变成了现在的减弱区,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像内蒙古的赤峰地区,过去沙尘暴频发,现在变成了全国的卫生城,这些都证明森林植被在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减轻沙尘暴的危害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刘拓: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也应该说一下,有的专家或者有的同志提出,沙尘暴在3000米的高空,植树造林不起作用。实际上沙尘暴的传送是一个跳跃式的传送过程,有起尘,有尘降。在起尘的地方,如果林草植被盖度不高,就有利于起尘;在尘降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地表比较平滑、森林植被比较少的地方,可能就会反弹,如果遇到森林植被比较茂密的地方,它就会被抑制。所以我们说,增加林草植被还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谢谢你。

  • 主持人 华清: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阅读 752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