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石油、天然气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分别达36.89亿吨、63392.67亿立方米,2021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95处。
《报告》全面反映了2021年以来中国在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山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矿产资源政策法规方面的新变化,矿产资源管理方面的新举措,科技创新方面的新动态,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地质矿产合作的新成果,并设置专栏,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矿产资源领域工作成就。
《报告》显示,地质找矿不断取得突破,矿产资源家底进一步夯实。2021年,油气地质勘查在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四川和渤海湾等多个盆地新层系、新类型、新区勘探取得突破;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取得重大进展,发现大型矿产地38处、中型34处。
矿产资源领域法律制度建设持续推进,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在顶层设计方面,《矿产资源法》修改持续推进,《地下水管理条例》公布实施。在制度建设方面,矿业权评估师职业资格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编制实施了各级矿产资源规划;规范开展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启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监管服务平台;推进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改革措施全面落地,推动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严格规范古生物化石发掘、进出境审批。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积极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节约资源和绿色发展为根本,通过一系列措施推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一是出台了《关于推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意见》,将节约与高效利用的要求贯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全过程。二是初步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三是陆续发布了124种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构建起中国矿产资源完整的“三率”指标体系。四是制定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19年版、2022年版,积极推动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
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矿山建设从倡议探索、到试点示范、再到上下联动推进,成为推动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和生动实践。目前,全国共建设了1100多家国家级绿色矿山,创建了50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绿色矿山建设在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生态修复治理、构建矿区社区和谐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成为矿业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地质资料资源持续丰富,社会化服务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地质资料汇交率从2012年的32%提高到2021年的91%;全国馆藏量超过3000万件,实物岩心超过450万延米;实现了馆藏资料全部数字化;建立了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全流程在线监管汇交信息并及时提供政务服务。同时,地质资料积极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保障资源安全、各类规划编制、生态修复、抗震救灾等提供专题服务。
矿产资源领域科技成果显著,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自然资源部积极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产出了一批重要成果;发布实施了地质矿产领域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115项。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另建有国家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在矿产资源领域布局建设了40个重点实验室、24个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38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矿产资源领域国际合作积极务实,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2021年,自然资源部创新交流合作方式,积极保持与有关国家、国际组织的联系,通过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欧亚经济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地学合作与矿业投资论坛等交流平台,推进地质矿产领域务实合作,进一步夯实友好合作关系。
新媒体编辑:闫 倩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