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学做先进报送平台 > 先进个人事迹 > 正文 站内导航

感动!跨越60年,丽江一家三代孤守千亩山林

媒体:原创  作者:丽江市林草局
专业号:丽江市林草局 2023/8/23 11:12:54

像50年前的那个青壮年一般,73岁的侯元友还会日复一日地带上对讲机和竹竿,巡视他负责的山头。他时不时地回头看,家里养的猫有没有跟着来。担心猫跑丢了,老婆子心慌。

侯元友,是一名护林员,负责守护丽江华坪菩萨山2000多亩林地。1977年跟着父亲上山成为菩萨山瞭望台护林人员,到接过衣钵,后来又将儿子侯龙祥带上山。这家三代人,不间断整整守山60年。

几十年的往事,初讲起来轻描淡写:和纵火烧山之人打架、制止垦地放牧、在瞭望台上观望林海,他的话越说越多——清苦的故事、鲜活的场景,还有如今的茫茫山林。

图片

01

不足半米宽的石头路上,怪石嶙峋、杂草丛生,延伸到山的深处。

顺着陡峭山路往上爬,将近山顶的位置,能看到可以容纳两户人家的房子。位于左边的很新,门上挂着“华坪县菩萨山森林防火瞭望台”的牌子。右边的房子,有些破旧,紧锁着门,院子里的筒子楼高耸着,镶嵌在周边的密林里。

图片

图片

过了秋分,空气稍稍有点凉。从山脚下,沿着侯元友一家三代人踩踏出来的小路,到瞭望台,体力好一点的,需要徒步45分钟之久。平日里,沿着这条路上山,一人一驴,运送侯元友山上需要的物品。

常年在山上奔走,巡逻,侯元友身体瘦弱、头发花白,从父亲侯邦富手里接过承诺,继续守山50栽。现如今,妻子儿子来到身边,和他一起坚守。

图片

这里以前没有树,光秃秃的,我爸爸守山的时候开始种,现在差不多有2000多亩了。”述说那些比他高好几倍的参天大树的故事,他笑着迷上了眼。

1963年,父亲侯邦富来到菩萨山,成为护林员,开始守山。1977年,侯元友上山,照顾患病的父亲。1979年6月,侯邦富逝世,葬在了菩萨山。

“说起这个,我眼泪都收不住了……”回忆父亲临终前的遗言,侯元友情绪低落。当时,老人家给儿子侯元友留了两件临终意愿:将自己葬在菩萨山上,后代继续守好山

图片

侯元友接过衣钵,继续坚守。1996年秋,儿子侯龙祥毕业,也来到瞭望台,跟着侯元友学习巡山、瞭望、判断风向。

从1963年开始至今,侯家三代人驻守瞭望台长达60年之久。

图片

图片

02

左手是一根1米长的竹竿,右手里拿着对讲机,11点准时出门。竹竿哒哒敲出的声音,由近到远。身穿迷彩服的侯元友,像个指挥官,腰板挺得直直的。时不时拿起竹竿敲击树干,几棵树之间上下挥舞,又是一派新天地。

有时候,跟在侯元友身后的,是妻子钟爱的花猫,花猫没有名字。在这座山里,也不需要加以区分,这里没有别的人,也没有别的猫。

图片

巡逻一圈,再回到瞭望台,大约是下午2点。早些年,侯元友会绕的远一点,转一圈大约三四个小时。山间的每一条小路,都留着他的脚印。那时候,小树苗还没长成、需要精心养护,他也正年富力强。

现如今,73岁了,侯元友走的路没那么多了。儿子也来到身边,有时候会跟着他一起走,亦或是两人各分一边,分开巡逻。常年在山上奔走,岁月趴在脸上,但他手脚麻利,大步流星穿行在山林间。

图片

丈夫巡山的时候,妻子就在瞭望台的院子里,侍弄着呼呼大睡的猫儿,等待归来。

自从妻子上了山,侯元友心里的牵挂多了一分。每次出门,他都要带个小铃铛,和钥匙一起挂在裤腰上,“信号不好的时候,对讲机没有声音。我就摇铃铛,她就会听到我走到哪里了……”说起夫妻俩之间的牵挂,侯元友眉间露着笑意。

图片

图片

03

挂着牌子的瞭望所,是个小院子。走进去,左手边是一排可供居住的平房,在院子右角上是瞭望台。

图片

平房的屋顶上安装着一排太阳能,这是侯元友一家人用电的主要来源。“天晴的时候电量充足,连续阴个三五天,就没有电了。”至今这里没有通路、没有通水,也没有通电。

瞭望台前面20米处的旧房子,是侯元友父亲时代建的老瞭望台。年代久远,已成危房,被新瞭望台代替。

图片

菩萨山顶是雷电高发区。侯元友回忆,有一年在老瞭望台,自己就曾目睹过雷劈,“来得很急,幸好没有劈到我们身上。”为保障侯元友一家安全,当地林草部门专门在这里安装了避雷针。

图片

由于瞭望台所处的区域地势高,没有天然泉水,在这里生活的侯元友一家,饮水全靠天降雨。在新瞭望台后面,建了个大大的人工蓄水池,有两米多高,满满当当,上面漂浮着青苔。

图片

为保障一年四季的饮用水,他们一家人格外珍惜。一旦池子里的水满了,就会通过管道流到地势低的铝制收集桶里。“平时衣服脏了都不在这里洗,等儿媳妇上山来,用毛驴驮到山下去洗……

屋子后面的毛驴,百无聊赖地围着树桩转圈,时不时发出干嚎。没有完整的路,菩萨山的物资都需要毛驴来驮。守山60年,侯元友一家已经购买了第二头驴子。

图片

图片

04

60年前,菩萨山是个光头。现如今,葱葱郁郁的松林间,全然看不出当初的容貌。

侯元友记得,1963年自己跟着父亲山上时的情形,“就是个秃子,山顶上只有几棵树,一棵金桂和其他两三棵树。”为让山头恢复绿意,父亲带着他们从山脚下背松果,着手种树。“背上来之后铺开,用热水淋,松果就炸开了。”

当时,山脚下不少人参与到植树造林中来,“牵着牛来犁地,整整犁了三个多月,才将菩萨山周围的荒地犁完,把松子撒到沟壕里。这两千多亩林子就是这么来的。”侯元友巡山的时候,每走到一个地方,就会给儿子讲那时候的故事。

图片

金桂树,是父亲侯邦富生前最爱的树之一。1979年,侯邦富逝世,就葬在距瞭望台几百米远的金桂树下。九月的华坪,桂花盛开,香味四溢。侯邦富为避免金桂树被人为破坏,曾昼夜坚守,甚至与折枝者冲突。

为了保护好这棵金桂树,侯元友父子拉着毛驴,从山下拉来基土、石头,给树作了围栏。至今,这棵树仍是他们爷俩巡山的重点关注对象。

图片

这棵金桂树,据说有200年的历史。树底还竖立这一块石碑,上面的字告诉来者,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据碑文记载,1946年春,共产党员丁志平,曾在这里组织进步青年成立“知行读书会”,从事革命活动。

每次到金桂树下,侯元友就会刻意放慢步伐,围着树转圈,摸摸枝丫,靠在围栏上和地下的父亲、身边的儿子,嘟囔几句。

图片

图片

05

守山,除了清贫寂苦,环境艰辛,守山人还面临着生死危险。

曾经,毁林开荒盛行,即便是后来观念转变,开始种树,仍有不少人打着放火烧山、垦地放牧的主意。上世纪90年代,侯元友就曾被一群人围攻,“他们好多人围着我,拿着火枪,把我逼到了老瞭望台那个楼里。”在瞭望台里坚守了72小时之后,前来支援的林草部门及时解围。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侯元友心有余悸。

图片

考虑到一个人太危险,成年的儿子决定山上,陪伴父亲。

“继续把山林守好”这句承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曾经,华坪县是全国100个产煤县之一。1982年,侯元友看着周边亲友发家致富,一气之下,辞去护林员工作,去煤矿打工。“干了几个月,工资比在瞭望台的高。但是,想起我爸爸临终前的嘱托,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与当地林草部门防火办负责人的偶然相遇,侯元友又决定重新回到瞭望台工作。

图片

“周边人搞建筑、挖煤、跑运输,都‘发了’,要说看着不眼红那是骗人的。”儿子侯龙祥跟着父亲上山后,也曾因为自己“落伍”,一度产生过离开瞭望台的念头。

后来,这些念头都慢慢消失了,“我爷爷有遗嘱,我爸爸有榜样,我开不了口说自己要离开。”侯龙祥坦言。

图片

06

菩萨山瞭望台,承担着华坪县三分之二的森林火情观测任务,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对来说,守山是个“苦力活儿”,在其他非技术类工种眼里,这甚至是一项机械的、“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儿”,但事实并非如此。

侯元友父子俩半个多世纪的守山时光里,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

侯元友讲到,一名合格守山人,首先要熟悉瞭望台周围上百座大小山头、数百个沟沟梁梁的地名和位置,并顺势延伸至当地人口口相传的其他小地名。倘若在瞭望过程中,对有些山势、沟、梁的名字记忆模糊,父子俩就会带上干粮,徒步到实地去弄清楚。

图片

由于他们谙熟瞭望台周围的大小地名,即使相距瞭望台百余里外发生山火,甚至是夜间,相关区域的测报当地防灭火指挥部,指挥部值班人员会第一时间知会侯元友、侯龙祥父子,进行核实,以防扑火人员把握不住,错失扑救时机。

如何准确有效,又能在短时间内判断林火发生的具体地点,侯元友有着自己的“土”办法。他说:“一旦发现火情,我就立马到瞭望台上点燃一炷香,根据冒出来的烟的走势,判断林火发生地的风向和风速。”这个“土”办法,经实践验证适用于远距观测林火,以有效避免烟雾干扰,也因此,侯元友还得了个“千里眼”的雅号。

现如今,父亲探索出来的土方法已被儿子侯龙祥全部掌握,并用于实践当中。

图片

每年冬春季森林防火期,瞭望台工作最为忙碌。爷儿俩每天手持对讲机,轮流登上瞭望台,眼观四周茫茫林海,及时准确传报林火信息。

当地林草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父子俩守山这些年,菩萨山上没有发生过重大林火事故,“真正做到了守住了‘青山绿水’,他们一家人很了不起。

图片

07

瞭望台已成为侯元友的“第二个家”。从2005年开始,每年春节,他们一家人团聚在瞭望台,吃团圆饭。

为解决生活问题,侯元友在瞭望台附近遗留的耕地里种上了时鲜蔬菜,并养了土鸡、蜜蜂,还有两条狗守着进山路,护卫安全。“养了鸡和蜂,就基本上把我们一家人的心‘拴’在山上了,一年四季都可以保证不脱岗、漏岗。

图片

近年来,鉴于瞭望员工资低、给养不足等现实问题,当地林草部门也逐步进行了解决。通过多方面特殊照顾,保障瞭望员的日常生活。“几年前,县林草局还给我们缴纳了五大保险。”问题在一步一步解决,后顾之忧也逐步减少。

60岁以前,侯元友觉得时间走得很慢。进入70岁,他反而觉得一天快过一天。

每当走到父亲的坟墓前,他放缓脚步,与父亲聊上几句,他的喃喃自语很快消散在空气里。

图片

夕阳西斜,葱葱郁郁的密林里,光影斑驳,狗吠声由远到近。侯元友与儿子站在山边上,凝望着远处的天际、山顶和一直延伸到远处看不到尽头的林海。

图片

熟悉的菩萨山上,一家三代人,用半个世纪,守护着亲手种下的这片绿意盎然的松林。

图片  文案:吴金鹏

图片:和珍浩

 

阅读 4544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