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全国林草动态 > 地方林草要闻 > 正文 站内导航

绿色发展 安徽在行动

媒体:安徽网  作者:项磊  王从启
专业号:日月峡资讯 2018/1/19 9:13:42

淮南建设全球单体最大的漂浮电站,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在皖南营造出绿水青山,合肥大蜀山森林公园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荣获“2017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六安也在建设淠河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我省各地纷纷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安徽打造生态文明样板。

微信截图_20180119091046

阳光电源承建的全球单体最大的漂浮电站。

漂浮光伏电站打造绿色能源  去年12月,中国三峡集团三峡新能源公司安徽淮南150兆瓦水面漂浮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该电站是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之一。

据了解,该电站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利用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建设,总投资约10亿元,项目总装机容量150兆瓦,2017年7月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5月将实现全部并网发电,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约1.5亿千瓦时清洁电力,相当于种植阔叶林约530公顷,年节约标准煤约5.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95万吨,减少森林砍伐约5.4万立方米。

据了解,与传统光伏电站相比,漂浮式光伏电站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水面漂浮体上,具有不占用土地资源、减少水量蒸发、漂浮体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同时水体对光伏组件及电缆的降温冷却可明显提高发电效率。据介绍,漂浮电站让淮南市从采煤沉陷区变出“财富”,把发展方式由“黑色”变成“绿色”,既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也实现了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转型。

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领跑者,合肥的阳光电源也在两淮废弃煤矿塌陷区建设了全球单体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足够满足附近一座城市大部分的照明和空调需求。阳光电源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阳光电源还在淮南建设了淮南阳光浮体工厂,并顺利投产,这意味着年产规模达800MW的先进浮体项目已完成一期建设并正式投入生产。“这将会加速两淮采煤塌陷区治理和再利用的步伐,实现了产业升级与生态建设的融合。”

全省推行流域生态补偿制度  新年伊始,安徽在全省推行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立以市级横向补偿为主、省级纵向补偿为辅的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日前正式施行。办法规定,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进行生态补偿,省环保厅以环保部、省环保厅确定的监测结果,每月计算各补偿断面污染赔付和生态补偿金额。跨市界断面、出省境断面和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超标时,责任市支付污染赔付金;断面水质优于目标水质时,责任市获得生态补偿金。

我省此次施行的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借鉴新安江流域试点经验,采取“水质对赌”模式。据了解,2011年,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启动,目前新安江流域第二轮试点正在推进中,并已经展现出成果。

记者了解到,新安江流域试点实施6年来,总体水质为优,达到Ⅱ类地表水标准,试点环境效益逐渐显现。历经两轮试点,总投入36亿元,终于使得皖浙两省交界断面的水质恢复到Ⅱ类水质,千岛湖营养状态出现了拐点。而在皖浙两省断面水质检测全面合格的同时,黄山还顺利拿到了补偿金,这部分资金只能被用于新安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投入。

良好的效果,让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写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还在全国很多地方推广开来。截至目前,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范本的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已在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河北、天津、陕西、甘肃等多地逐步推开。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面对上游保护水源的努力,推广生态补偿机制是大势所趋。而这种补偿机制也将推动各地强化水环境目标管理,改善全省水环境质量。

合肥在全省率先推进“林长制”  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合肥市则不遗余力地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城市绿意。

记者从合肥市林园局了解到,2017年,该市完成植树造林6.39万亩,其中新造林3.45万亩,合肥还全面完成228.8公里新建森林长廊任务,其中森林示范长廊65公里。过去一年,合肥新建提升公园游园、街头绿地62个,大蜀山森林公园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还荣获了“2017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为了让林业生态发展保护机制加快完善,合肥在全省率先推进“林长制”。合肥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合肥不仅每条河流有“河长”,在创新性实施“林长制”后,根据《合肥市重点生态区域推行林长制工作方案》,合肥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国有林场、重要生态廊道、城市重要公园、重点水源涵养林六大生态区域实行“林长制”,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

目前,全市编排“林长制”重点项目199个,总投资78亿元,包括大蜀山森林公园在内的22处重点生态项目都有自己的“林长”。

到2022年,合肥的森林覆盖率将达28%,森林蓄积量800万立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1%,绿化覆盖率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平方米。同时,合肥也将建立高质量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5年内完成造林20万亩,并新增10个省级森林城镇、100个省级森林村庄。

微信截图_20180119091115

经过治理,巢湖水质变好了。

淠河国家湿地公园“润”六安  2017年12月,国家林业局公布的2017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显示,淠河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成为六安市首家“国家湿地公园”。

淠河一直是六安人的母亲河,然而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也曾因河水干涸、采砂肆虐等原因变得千疮百孔。2008年开始,六安市实施淠河综合治理,淠河湿地公园河段全部纳入治理范围,经过清淤、筑坝、截污、活水、增绿等治理改造,淠河焕然一新。在改善淠河水系生态环境的同时,六安市还通过退堤还湿、退居还湿等措施不断扩展湿地空间,逐步恢复河流自然生态。并实施湿地植被恢复项目,选择了芦苇、蒲草、灯心草等进行湿地植被重建,营造鸟类栖息地,恢复河流生态系统。

2011年,六安市在淠河综合治理成果的基础上,申报建设淠河国家湿地公园,得到批准后开始试点建设。经过多年建设,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种群数量不断提升。根据科研调查统计,湿地公园分布的植物比批准建设前增加了29科54种,野大豆等成片出现;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了鸳鸯、白额雁、小天鹅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在此安家落户。以前很少见的中华秋沙鸭和东方白鹳也出现在湿地公园内。

而获批为“国字号”后,淠河国家湿地公园还将迎来新的春天。据了解,湿地保育区和恢复区内,亲水栈道、码头、健身步道、运动场地等功能将日趋完善,生态环境也将继续改善,将打造集城市休闲、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城市河流型湿地公园。

□记者手记   江淮百花齐放,迎来生态春天  淮南将采煤沉陷区打造成了水面漂浮电站,淮北也将塌陷区改造成城市公园,六安则将母亲河淠河建设成为国家级的湿地公园,作为国家森林城市的合肥则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林长制”……生态文明的建设在江淮大地已经成为共识,各地也都在开展绿色实践。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每个地方都根据自己的特色开展不同的生态实践,而这些实践的经验又在其他地方推行开来。比如皖南新安江的生态补偿,不仅让全国其他类似流域也实施了补偿机制,更促进了我省《安徽省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的出台。

而在这样的遍布全省的绿色生态实践形成争先恐后之势后,我省也将迎来更多的生态样本,这不仅将为生态安徽建设助力,也将为全省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更和谐的社会文明。(记者 项磊/文 王从启/图)

阅读 122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