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理论 > 学术研究 > 正文 站内导航

舌尖上的湿地?和我们一起研究鸟儿吃什么!

媒体:CEAAF  作者:CEAAF
专业号:红树林基金会 2021/2/27 19:02:32

“几千年来病毒一直生活在猪、蝙蝠、猴子体内,当人类摧毁了动物的家园,动物们相继死去,他们就得换个宿主。”——《血疫》


新冠疫情让更多人意识到自然界对于人类肆意扩张和破坏自然生态的反噬。但是人类仍然需要发展,野生动物也同样需要生存。当我们不断向前发展的时候,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侵占也在不断加剧。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要阻碍人类的发展脚步,也不可能对自然界其他生物置之不理,而是不断地探索和了解野生动物和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的生活规律和生存环境,以便在人类发展的过程当中,为其他的生物预留足够的生存空间。

图片

招募志愿者了!我们这次要做啥?

研究内容:鸻鹬鸟类对中国沿海滩涂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利用
研究地点:鸻鹬鸟类在中国(大陆)沿海10个省、市、自治区的27个重要停歇地。包括黄渤海区域的辽河口湿地、渤海湾南堡湿地、连云港海州湾、世界自然遗产条子泥湿地,南部沿海的杭州湾湿地、温州瓯江河口湿地、雷州半岛、北部湾滨海湿地等

图片

研究团队: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CEAAF)、全球迁飞区网络(Global Flyway Network)
隶属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荷兰皇家海洋研究所(NIOZ)、格罗宁根大学
资助机构:红树林基金会(MCF)
研究时间:2021年3月底-5月底
志愿者人数:8人
报名截止日期:2021年3月10日
联系方式:hebo.peng@nioz.nl(彭鹤博)

 

我们为何要做这件事?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最重要的能量补给区域,我国沿海每年都承载着约200万鸻鹬鸟类的利用。这也是盐城滨海湿地在2019年能成为全球第二个滨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的主要原因。

▲人与鸟群,摄影 / 蔡志扬

数量如此众多的迁徙鸟类,长期利用我国沿海作为越冬地、能量补给地和繁殖地,这得益于本区域潮间带滩涂湿地中丰富的大型底栖生物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中国沿海滩涂湿地近30年来受到了巨大的生态压力。

滩涂围垦、集约化水产养殖、工业污水排放等,这些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生活在本区域内大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包括生活在滩涂湿地上的大型底栖动物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的鸻鹬类

图片

大量的滩涂围垦带来的食物资源减少已经导致了许多鸻鹬类物种数量快速下降。此外,沿海滩涂长期且高强度的贝类养殖也导致了鸻鹬类的主要食物——双壳类等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剧烈变化。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大型底栖生物生物多样性变化对于鸻鹬类的影响,尤其是在栖息地大量丧失的情况下,了解甚少。

图片

为了解鸻鹬类如何适应不断变化中的滩涂湿地,我们从2015年开始在中国沿海开展大尺度的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基于鸻鹬类食物(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基础,我们也同时开展鸻鹬类栖息地利用状况的研究工作。6年来,我们通过在27个研究地点进行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和观察记录鸻鹬类的能量补给状况,全面认识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现状和鸻鹬类食物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状况。

图片

▲滨海鸻鹬类中的极危物种——勺嘴鹬,摄影 / 李东明

目前我国沿海滩涂湿地保护工作已经开始初见成效,但对于脆弱的滨海湿地,仍然需要更多的保护和恢复行动。因此更全面地了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尤为急迫,其中就包括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重要指示类群——鸻鹬类的研究。

图片

扎实的科学研究工作,能为2023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二期)申遗”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参考和保护策略,更能为滨海生态系统的长期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以上,就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缘由。

 

参与后,需要做哪些事?

 

以下工作的主要场景在野外,会比较辛苦(但也会很有意思)

工作一: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采样

1、在各个研究地点的潮间带滩涂进行系统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
2、样品的预处理和保存
3、记录各地的水产养殖情况
需要人数:4人

出门干活儿的时候,大概是这个样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工作二:勺嘴鹬等鸻鹬类对潮间带湿地的利用

1、观察和研究勺嘴鹬、大滨鹬、斑尾塍鹬和红腹滨鹬在各地的食物选择
2、鸟类数量调查、鸟类旗标观察
3、整理每天收集的视频数据和鸟类调查数据
需要人数:4人
图片

看似很轻松,实际上要面对海风和阳光的“爱”,单筒望远镜也一点不轻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需要符合哪些条件才能报名?看这里!

  • 工作认真、细心,责任心强
  • 有一定的独立自主进行实验的能力
  • 有很强的合作精神,服从项目安排
  • 体能优越,能够胜任野外工作
  • 有潮间带工作经验和鸟类(尤其是鸻鹬类)识别能力者优先
  • 年满18岁;志愿工作时长不能低于4周
图片

保障和福利?有!

  • 项目组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工作强度和计划
  • 项目组将为志愿者购置人身意外安全险
  • 项目组将全程参与各部分的研究工作,不怕没有坚实的“技术后盾”
  • 项目组将承担与野外工作相关的交通、食宿费用
  • 如有需要,项目组将为志愿者提供志愿者证书
图片

如何报名?看这里

 

报名截止日期:2021年3月10日
团队将于2月底起,根据各位提供的材料开始遴选合适人选,报名申请书和简历请写明之前的工作和志愿者经验,并提供至少一位推荐人的联系方式。
有意愿参与本次研究工作的朋友们;或您有任何疑问、推荐或者建议,请联系:hebo.peng@nioz.nl(彭鹤博)

 

图片

团队介绍

本团队研究工作由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主任、红树林基金会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雷光春教授,和荷兰最高科学奖(Spinoza Prize)获得者Theunis Piersma院士指导进行。
在红树林基金会(MCF)的资助下,与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合作,专注于研究中国滨海鸻鹬类分布、数量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关系。探索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下,鸻鹬鸟类尤其是濒危物种勺嘴鹬、大滨鹬的适应状况及其保护措施。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CEAAF)致力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EAAF)迁徙候鸟及其栖息地的相关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是国际湿地公约、世界遗产公约等国际机构的关键技术支撑机构,为国家及省部委相关单位在本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持单位,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形成了重大影响。

红树林基金会(MCF)是中国首家由民间发起的环保公募基金会,致力于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践行社会化参与的自然保育模式。目前已启动“守护深圳湾”、“拯救勺嘴鹬”、“重建海上森林”三大战略品牌项目。2012年7月,基金会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热衷公益的企业家以及深圳的相关部门提倡发起。王石、马蔚华担任创始会长(创始理事长),深圳大学前校长章必功、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艾路明担任荣誉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雷光春担任理事长。


红树林banner

 

阅读 6543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