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媒体报道报送平台 > 林业媒体 > 正文 站内导航

追寻“发现之旅” ——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护者的故事

媒体:广西日报  作者:袁 琳
专业号:广西林业信息宣传中心 2021/11/2 8:38:43
九万山保护区巡护员巡山途中就着山溪水吃午餐。
九万山舌唇兰——首个以九万山自然保护区命名的兰科植物,几乎全年隐藏地下,仅开花、结实时才短暂露头。

    本报记者 袁 琳 通讯员 蒋林林 文/图

    中国棱蜥、舜皇角蟾、金秀纤树蛙、中华湍蛙、须浮鸥……从5月至9月,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续新增10种动物新记录,再创九万山发现动植物新种的新纪录。

    近年来,随着九万山保护工作持续深入有效地开展,保护区生境越来越好,不少往年未见的动植物频频现身,屡屡增添动植物新种、新记录。据统计,2019年以来,九万山保护区增加动植物新记录(含新种)35种,平均每半年6种以上。

    近日,记者走进九万山保护区,倾听生境守护者讲述神秘动植物的“发现之旅”。

    A“幽灵兰”首名九万山

    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发表论文,向世人详细介绍了在九万山保护区新发现的物种——九万山舌唇兰,这也是首个以九万山保护区命名的兰科植物。

    九万山舌唇兰行踪似幽灵,神出鬼没、难寻踪迹,故被称为“鬼兰”“幽灵兰”。它没有叶子,几乎全年隐藏地下,营养来源于共生的真菌。为了开花、结实,仅在有性生殖期间才短暂露出地面。而且,在它今年“冒头”的地方,明年不一定“冒头”,让人难以定位追踪。科研人员长年累月监测,攒足了“好运”,才发现了九万山舌唇兰的踪影。

    找到“幽灵兰”需要运气,而辨识“变心兰”则需要耐心。1989年,科研人员从九万山采集到一种兰科植物标本,由于它的心形肉质叶,被误认为心叶带唇兰。直到2019年4月,经由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鉴定,才为其正名“中越带唇兰”。

    那次,科研人员发现,山路旁长期监测的一处“心叶带唇兰”突然不见了。难道是被偷猎者盗采了?经仔细观察,原来它像变色龙一样,伪装本领高强,已隐身自然环境里。

    中越带唇兰在叶形上与心叶带唇兰极为相似,但相较于后者,有个独特而有趣的现象——“变心”。它的叶子颜色能随季节、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有时绿色带些褐色,有时完全变成红褐色、褐色,融于周围枯枝落叶中,让人很难发现。而这次,却恰恰由于它的隐身,才暴露了它的“真身”。

    2018年4月,根据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情况,九万山保护区管理中心融水分局副局长韦友乾带队进行地面核查。突然,天空阴云密布,很快下起了暴雨。韦友乾和队友们在昏暗的树林里迷路了。在海拔500多米的保护区核心区范围内,他们闯进了一道约8米宽的沟槽。韦友乾隐约发现,在沟槽边幽暗潮湿的落叶层里,有一簇晶莹洁白的花朵,叶子已退化成鳞片,就像冰雕一样;微微下垂的花朵,单生于植株的顶端,在幽暗处发出白色亮光。

    “它没长绿叶,顶上开了几朵花。”韦友乾一眼认出是水晶兰。它被称为“死亡之花”“幽灵之花”,酷似游戏“植物大战僵尸”里向敌人发射豌豆的寒冰射手,故也被网友认为是寒冰射手的原型。

    水晶兰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叶绿素,所以不能像其他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它靠吸收腐叶的营养,就能获得养分维系生命。据了解,水晶兰在全球分布不多,一般生长在海拔1650—3200米冷凉潮湿的针、阔叶混交林间,在我国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珍稀植物,每年四五月份钻出地面。据广西植物研究所的专家介绍,水晶兰在桂北地区偶有发现。其现身九万山,离不开生境守护者们的功劳。

    2020年,九万山保护区与广西植物研究所联合开展九万山特有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调查,外业调查2个月,记录了大苗山羊蹄甲等特有植物11种、伯乐树等国家保护植物14种,以及广西重点保护区兰科植物45种,同时建立兰科植物监测样地237个。

    今年,九万山保护区进一步加强基层巡护员在资源本底资料收集方面的作用,启用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开发的“生命观察”App软件,巡护员用手机记录动植物图片等信息上传,并聘请专家负责鉴定。上半年,巡护员共上传动植物记录1500余条、照片3000余张,有效充实了保护区资源本底。

    目前,九万山保护区独立或联合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项目,主要有大型兽类监测、鸟类监测、珍稀濒危特有植物调查、森林生态监测及森林水涵养监测等,监测到新增物种近100种。

    B 父子兄弟驻守青山

    九万山保护区巡护员王同吹正在准备物资,他对黄豆情有独钟。“要在山里待一个月呢!黄豆能当饭,也能当菜,放得久,又吃得饱。”他说,备足了食物,可以一个月不出山。他驻守的保护站点地处大山深处,骑摩托车到山脚,还要走约3个小时的山路。站点只有孤零零的简陋房舍,离最近的人家也有2个小时路程。

    九万山的守护者们跟王同吹一样,习惯了以山为家。他们经常独守大山深处,孤独地守护着野生楠木、红豆杉、罗汉松等珍稀植物。许多站点不通电,唯一的娱乐全部来自一部信号时强时弱的收音机。

    九万山保护区管理中心融水分局局长韦献周原本家住村里,每次清水潭保护站遇到突发情况时,他骑摩托车赶过去需要约1小时。2006年,他干脆在清水潭保护站外的山路口建起房子,与老伴屯守在山脚。这两年,老伴进城带孙子,50多岁的韦献周独守山里,86岁的老父亲担心儿子没有照应,隔三岔五从14公里外的镇上开着老人车,到山里与儿子一起屯守青山。韦父身为一名老党员,非常支持儿子的决定,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以身作则,高举红色旗帜,做好绿色文章!

    九万山不仅有周家父子守山的佳话,还有刘家兄弟守山的美谈。几十年前,刘双、刘全兄弟的父亲也曾是九万山守护者,在一次车祸中因公殉职,初长成人的兄弟俩接过父亲的镰刀、背篓,开始了林二代接力守护青山的使命。

    再过2个月,刘双就退休了,他舍不得守望了大半辈子的青山,而同事们也舍不得烧得一手好菜的刘双。刘双年轻时守在山里,生活上经常遇到许多小麻烦,又无人求助,聪明好学的他通过自学,练成了厨师、电工、机械维修等本领。

    九万山保护区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吴伟平说,近年来,保护区生态越来越好,新物种、新记录不断涌现,九万山的守护者们劳苦功高。

    C 感动村民自立村规民约

    在九万山保护区融水分局清水潭保护站前,一条山溪顺流而下,流经三防镇荣洞村,再流向三防镇集市,可谓小镇的母亲河。山溪的源头在清水潭保护区内。记者在荣洞村看到,溪水清澈见底,一群群野生鱼类穿梭石缝之间。

    九万山保护区巡护员韦甫抱是本村人,他最清楚山溪内鱼情的变化。几年前,村民用石灰、渔网捕鱼,溪中连拇指大的鱼苗都很难见到。

    尽管九万山保护区年年组织投放鱼苗,但是同一条山溪,鱼类活动分界线非常明显。在保护区范围内,鱼类成群结队,自由游翔;但流出保护区范围,一条鱼苗的影子都没有。村民说,山溪的野生鱼味道鲜美,游出保护区范围,就很难存活了。

    保护区人员年年进村宣传,结合本地民俗民情,组织乡土文艺队,进村入屯表演舞蹈、对山歌,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调研督促加长年宣传,生态保护意识逐渐深入民心。最终,村民讨论制定了村规民约,自觉保护绿水青山。

    三防镇荣洞村拉村屯村民韦翠群母亲卧床、父亲手不方便,全靠她一个女人撑起全家。九万山保护区每年农忙时节,组织人员上门帮她收谷、插秧。当她家修缮房屋时,九万山保护区人员不但经济上给予帮扶,还自发上门帮忙做工。

    此外,九万山保护区每年在附近村屯开展春节慰问,遇到村民有架设自来水、修桥铺路等基础建设时,尽量捐资出力帮扶。

    清水潭保护站站长韦茂时说,人心暖人心,九万山保护区用真情感动村民,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阅读 1444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