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保护地动态 > 湿地公园 > 正文 站内导航

人文舂陵(人文篇)——“四处码头”百艘漕船竞渡舂陵江

媒体:原创  作者:湖南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
专业号:湖南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 2019/1/16 9:19:46

在舂陵江的上游地段有四个有名的码头——柏家渡、黄土、上埠、何家渡,自古称“四处码头”。这四个码头其主要功能不在其“码头”,而在于它们是桂阳唯一拥有漕船地方。漕船,即具有远航功能的商船,它是一种不同于渡船的帆船,有了它才能下长沙、跑武昌。桂阳的漕船大多来自于嘉禾,因此也称为嘉禾船,这四处码头都靠近嘉禾。
QQ截图20190116090741

舂陵江的漕运古籍上很早就有记载。《旧唐书》记载:唐安史之乱之后,中原地区大饥,京师米价斗至一千,官厨无兼时之积,禁军乏食。时,唐朝有名的理财大臣刘晏授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随即,刘晏深入江淮等地了解民情,并给宰相元载上书:“潭、衡、桂阳必多积谷,关辅汲汲,只缘兵粮。漕引潇、湘、洞庭,万里几日,沦波卦席,西指长安。三秦之人,待此而饱;六军之众,待此而强。天子无侧席之忧,都人见泛舟之役;四方旅拒者可以破胆,三河流离者于兹请命。”舂陵江上游之嘉禾、蓝山、新田自古以来就是湖南主要粮食产地。可见,桂阳漕船曾经为解决京畿地区的粮荒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桂阳的漕运应该源自于汉唐以来桂阳发达的矿冶事业。《汉书·地理志》云:“桂阳郡有金官”。汉代时桂阳的铜矿开采冶炼即已成规模。进入两晋时期,桂阳的银矿开采冶炼尤为兴盛。桂阳的矿冶在唐代进入高峰期,依托平阳县矿山设立的铸钱机构——桂阳监,铸币百余年,开元年间(713-741)最高峰时曾经 5炉铸钱,岁铸钱5万贯,5万贯钱重31.25万斤。有名的平阳冶,及马迹曲木等古铜坑就在舂陵江边今欧阳海库区。宋代桂阳监作为银冶监,出银为主务,是宋代前期最大的白银产地,在宋代白银生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约占宋代前期全国总产量的20%以上。著名的大富银矿就离舂陵江不远。到了清代,大量桂阳所产矿产源源不断的输入长沙铸钱,舂陵江岸边绿紫坳、大有垅、石壁下三大铜矿,成为湖南铸币机构“宝南局”的支柱。清代湖南铸币原料之铜、铅、锌大多仰仗于桂阳,桂阳获“十万矿税之利”的美名。大量的原矿石或者冶炼成品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国各地,自然,舂陵江为桂阳矿冶的漕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QQ截图20190116090806

柏家渡、黄土、上埠、何家渡,都自古以来就以漕运为业,柏家渡、黄土、上埠在舂陵江镇,何家渡在浩塘镇,黄土村是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代表。

明初1395年左右,黄土张氏祖张景礼从敖泉镇赤薸村迁居到舂陵江畔的黄土村,想通过漕运事业开辟一片新的天地。至此黄土溪世代张氏子孙均以操舟为业,泛舟于舂陵碧波之上。他们南上嘉禾,北下衡州、长沙,远的甚至到江西的景德镇。村中老人讲,过去驾船到景德镇一个来回要半年多。我想像着先人们驾着张满帆的商船,顺流而下,顺着奔驶的舂陵水箭一般穿过十八险滩,进入湘江,下至洞庭,来到大江大浪的长江,又进入烟波浩渺的鄱阳湖,之后又逆昌江而上,轻轻松松到达瓷都景德镇,他们这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他们沿途不断卸下从嘉禾带来的粤盐,从桂阳带来的铁器、农具,从衡阳带来的棉花、小麦,然后又装上满船的瓷器和其它货物。去时容易回时难啊!往回走则大多是逆流而上了,这要多少时日,费多大力气才能平安返回家园啊?

村中老人讲,十八滩暗礁横生,河水奔涌,船到此处,会箭一般狂奔而下,水急之时船会横着走,完全无法掌控。据说力气不足,又非行家里手的船家往往会随着惯性摔出船外,葬身鱼腹。清朝桂阳知州田元恺作《滩丁歌》,描述十八滩“涛声澎湃吼如龙,石势纵横眠怒虎。逆挽扁舟如上天,顺流鼓泄迅如驽。”清代桂阳教谕曹友白先生作《蓉城竹枝词》也这样描写十八滩“风波险处妾生寒,骇浪惊涛十八滩。禹帝祠前遇归客,凭将两字报平安”。所以每当男人驾船下湘江时,妻子们都要到村郊庙堂烧香祈福。所幸黄土村的先人们世代相传,都学得一身弄潮的好本领,并且在漕运与货物交换中获利不小。

那时舂陵江上的商船一般能装20吨货物,到长沙一个来回就能包一家人一年的生活。村里有一句俗语:“三十亩田抵不了一条船”,意思是说三十亩田一年的收入还没有一条船的收入多。到清朝中期,黄土溪漕运达到鼎盛,一个仅二千人口的村子商船最多时达百十条,占全县商船的70%以上,黄土溪因此成为桂阳州北最富庶的村落。这样我们不难理解古时衡阳城南湘江边上,为什么会有一个停满了桂阳船只被称为“桂阳码头”的地方了。

公元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唯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珠江口的外国商船日增,舂陵江的漕运更加繁忙起来。张氏先祖们在舂陵江畔扩建码头、修造商船,泛舟于碧波之上。他们南下嘉禾,接收从粤地来的洋货、食盐,北上衡阳、长沙换取生丝、茶叶。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南大门被迫打开,大量洋货涌入中国,舂陵江是南北漕运的必经通道。1813年道光十年左右,黄土码头达到鼎盛,日停靠商船达百十只,夜则伙铺不能容纳全部商旅,码头先后建了四五个,还不够停靠所有商船。小小的黄土码头为什么会如此风云际会,原因是商船从嘉禾出发后,到这里刚好一天的水路,这个小村是南来商船的第一个歇脚点,也是北来商船的中转站。通过南北漕运来的货物多从此处中转到桂阳西北、新田东南。

抗日战争时期,舂陵江漕运又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而在华北(河南)、华中(湖南)、华南(广西)贯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作战,日本成功控制京广铁路全线,舂陵江的漕运功能发挥了它最后的作用,这样黄土码头又热闹了许多。
QQ截图20190116090824

舂陵江漕运给黄土村带来了充裕的物质基础,黄土村成了远近有名的富裕村。今天的黄土村一派残破不堪,但村子中心雕龙画凤的残垣断壁,裸露不倒的横梁、竖枋随处可见。村内还有大量的尚未倒塌的大屋木构架。这些以木构架为主的古建筑采用各种榫接方式固定,不用一粒铁钉,结构非常稳固,整个房屋木板与柱子都上了桐油防腐防虫。村子的大街小巷都由平整规则的石块铺成,每块石头都经过了挑选和加工。桂阳农村像黄土溪这样在建筑物中大量使用石头的不多,没有相当的财力是无法做到的。这里的老屋大门大多由石门头、石门柱、石门坎组成,石头都是整块的。石门柱刻有楹联,石门坎高高的,上面刻满了麒麟、仙鹤、玉兔、梅花等吉祥物,张显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青砖碧瓦的老屋,井然的石板街巷,透露着厚重的宗族文化历史;精美的石雕、木刻静静地诉说着黄土村昨日的辉煌。

1965年,新中国在飞仙鸬鹚滩建起了舂陵江干流上的第一座河坝。1970年8月,舂陵江十八滩上欧阳海大坝关闸蓄水,至此舂陵江长途漕运彻底被截断。黄土村人再也无法通过舂陵江荡舟湘江。2013年京珠高速复线通车,并在离黄土村两公里处开设出入口。新的更为快捷的交通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漕运。黄土村人纷纷奔向富庶的沿海地区,黄土村似乎沉寂下来,只有几个空巢老人坐在春阳底下的雕花门坎上喋喋不休地诉说着先人下洞庭的故事。

小小的舂陵江以各种形式养育着两岸的人们,而历代舂陵江人操舟于碧波之上,行走于大江南北,演绎了一段辉煌的历史,留下了几座古码头,让后人去品味,去寻访一种文化的慰藉。

阅读 3629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