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全国林草动态 > 林草热点聚焦 > 正文 站内导航

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缔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典范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黄山 安璐
专业号:关注森林资讯 2024/3/8 13:10:57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中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到2021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首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国家公园体制这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正式落地生根,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面进入新阶段。

目前,首批5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已印发,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恢复向好,雪豹、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长臂猿等旗舰物种种群数量稳步攀升;《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正式出台,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

代表委员们聚焦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长期关注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法治建设、社区协调发展等话题,开展了深入调研走访,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图片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陈刚代表:勇于争当国家公园建设“优等生”

本报记者 安璐 黄山

三江源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

3月6日上午,在青海代表团举行的开放团组活动上,青海省委书记陈刚代表说,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指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求在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为青海擘画了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宏伟蓝图。

陈刚说,保护好青海的水资源,不仅对青海责任重大,对全国也意义重大,甚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在青海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要特别处理好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等重大课题。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不满足于当“合格生”,勇于争当“优等生”。

陈刚说,青海作为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是除了非洲大草原之外,能够看到动物大迁徙和完整食物链的“荒野之地”。在统筹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我们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之路。聘请牧民转变身份成为生态管护员,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群众有了生态管护员这一新身份,从此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有的牧民群众还成了业余摄影家,现在网上看到的很多青海的野生动物照片和短视频,有不少出自藏族牧民之手。一些作品甚至获得了国际野生动物摄影大奖,不仅让全世界看到了青海,更实现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共赢。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青海的生态环境,高度关注青海的国家公园建设。我们作为在青海工作的同志,有责任也有信心继续做好国家公园建设工作。”陈刚说。

图片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 青海省林草局供图

连玉明委员:提升国家公园现代化法治水平

本报记者 黄山 安璐

“立法先行、法治引领是提升国家公园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是高水平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制度保障。强化国家公园法律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公园法治进程是重中之重。”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首席专家连玉明委员介绍。

连玉明认为,国家公园法(草案)已于2022年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法律、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共同构成的国家公园法律体系进入快速构建期。相较于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推进,法治进程相对滞后,亟待推动国家公园法尽快出台,以法治引领国家公园现代化建设管理。

连玉明深入走访三江源国家公园,从基层管理实际和立法要求出发,建议加快推动国家公园法(草案)再征求意见,突出其管理法属性,尽快修改完善形成审议稿。加强立法协同,充分考虑国家公园法与有关法律的衔接,修改完善配套法律法规,逐步构建职责明确、体制合理、运行良好的国家公园法律制度体系。同时,完善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体系。

连玉明建议,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反馈的意见建议,在修改完善中进一步突出国家公园法的管理法属性,有针对性地破解中央与地方职责划分、跨区域设园体制机制等难题,明确国家所有自然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管理新机制,实现从行政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构建共建、共享、共赢建设管理新格局等相关内容,推动国家公园创新产权制度、管理体制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为健全完善国家公园体制机制提供法治保障。

同时,要加强立法协同,充分考虑国家公园法与有关法律的衔接,修改完善配套法律法规,逐步构建职责明确、体制合理、运行良好的国家公园法律制度体系。进一步与《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国家公园建设联系紧密的综合法律相衔接。把《森林法》《湿地保护法》《生物安全法》等生态领域的法律中涉及国家公园的内容整合到国家公园法中,确保法律之间的统一和协调。正在编纂的环境法典等要充分考虑和体现国家公园的相关内容,并与正在修改完善的国家公园法审议稿保持一致。修订完善《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相关配套法律法规,避免出现国家公园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或矛盾。

江元勋代表:发展生态产业,推进国家公园社区协调发展

本报记者 安璐 黄山

国家公园建设在管理体制创新、严格生态保护、社区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已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福建省武夷山市正山小种红茶专业合作社发起人江元勋代表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国家公园体系布局更加完善。我国制定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二是国家公园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先后出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的指导意见》《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等,为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国家公园系统保护更加整体。按照保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的要求,对国家公园范围进行了优化。四是国家公园理念得到传播。通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多途径、多角度宣传展示国家公园之美,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等国家公园理念得到有效传播,深入人心。

江元勋代表注意到,在国家公园建设中,社区协调发展存在的困难和有待强化的相关工作值得探讨。一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在国家公园社区发展中,历史延续的依赖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发展方式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二是社区群众获得感有待增强。虽然各个国家公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生态补偿机制,但现有生态补偿标准与村民期望还存在差距,国家公园社区群众的幸福感、自豪感、优越感还有待增强。三是社区风貌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结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个国家公园社区基础设施得到了有力提升,但还不同程度存在村庄建设空间布局不科学、风貌不统一、形式多样、没有特色等问题,与优美的生态环境形成一定反差。

围绕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江元勋代表从促进社区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两点建议。

一是发展园区特色生态产品产业,强化产业引导转型。在国家层面研究出台国家公园产业引导机制,引导国家公园社区改造第一产业、限制第二产业、着重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社区发展转型,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落地。比如,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立足于园区内茶产业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的现实,探索将武夷山国家公园建成“生态好、产业新、百姓富”的具有示范效应的国家公园,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二是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在国家层面研究出台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以资金补偿为主,技术、实物、就业等补偿手段为辅的可持续、创新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生态补偿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提高社区居民归属感、获得感、自豪感,促进社区居民从“要我保护”转向“我要保护”。

江元勋代表提出,国家公园是最美国土,具有典型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世界瞩目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有的还兼具无与伦比的景观文化价值,既是开展自然教育、科普宣传、生态体验的绝佳场所,也是人们亲近自然、休闲游憩、陶冶情操的优质生态环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一大战略举措,需要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广泛凝聚共识、持续发力、共同努力。

贺颖春委员:打造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示范点

本报记者 黄山 安璐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产流地,更是祁连山北麓各族群众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母亲山’。生活在祁连山下,关注生态、保护生态,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副校长贺颖春委员说。

“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如何让生态保护成果转化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已成为深化拓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果的主要任务。”围绕祁连山北麓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与实现,贺颖春通过深度调研,从国家公园候选区入口社区群众的生活实际、未来发展出发,以“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示范点创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为题撰写提案。

入口社区,是从国家公园角度对位于国家公园入口附近乡镇、社区的总称,是长期在此生活的居民组成的社会群体聚居区域。“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是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根本矛盾的实践地,也是将绿水青山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经济价值的主阵地。从现阶段建设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入口社区建设缺乏整体性规划引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产业结构单一、支持入口社区发展政策不完善等问题。”贺颖春认为。

贺颖春建议,加大项目资金和政策倾斜力度,扶持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张掖段入口社区示范区建设,特别是生态教育、生物科技、生命康养“三生”活力产业,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国家和甘肃省加大科研开发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依托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和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打造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科普教育和研学交流平台,强化与全国各类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研讨探索国家公园内生态价值是什么、在哪里、如何转化。出台相关政策,统筹入口社区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之间的职责和利益关系,建立起各方共抓保护、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协同合作机制。

阅读 646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