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媒体报道报送平台 > 网络媒体 > 正文 站内导航

绿色 担当责任 持续筑牢生态屏障【四川日报2019/10/1 T13特刊】

媒体:四川日报  作者:蒲香琳 王成栋
专业号:四川省林业宣传 2019/10/9 13:24:53

m_05633cefc339d4c2a21eecc0eb2b0fa6

2018年9月,距甘孜州稻城县城7公里的色拉乡八美村山谷,1500余亩格桑花开成壮美“花海”。而这里以前曾经是沙化严重的低效益牧场。

m_7334e6e84d01f4475a7878da2485c7e8

2019年1月6日,在雪后放晴的广安市华蓥山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大熊猫“云涛”正萌萌地食用竹子。

m_4f2b4055d81dc5b7841182b71b5d6428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

□蒲香琳 本报记者 王成栋

出入境水质优良天数已持续300天,为近15年来最好!”9月14日,拿着这份监测数据,沱江三皇庙水文站站长王菊香感慨连连。不久前,省级有关部门再次排查沱江流域排污口,进一步确认入河污染物处在环境容量之内。

变清的不只是沱江。四川优良水质比例连续3年上升,达88.5%;劣V类水质比例连续3年下降,控制到1.1%。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是长江、黄河及其主要支流重要水源涵养地和水土保持区,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四川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如今的巴蜀大地,天蓝、山绿、水清,日益成为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亲历者的回忆

从“臭不可闻”到水清岸绿

56岁的王菊香,驻守沱江中下游分界线三皇庙水文站已32年。从1987年开始,王菊香亲眼目睹了沱江水质与水量的变化。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沱江水质逐渐恶化。甚至某些年份的枯水期,浅水流所散发出的气味让水文站弥漫着阵阵恶臭。即便从省级到流域市县纷纷着手治理,但进展并不明显。

治理难原因有二:“九龙治水”格局仍在,部门之间、上下游和左右岸“各唱各的调”;流域内生产生活方式照旧,治理减少的存量比不上污染增量。

转折,发生在2016年,四川全面启动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沱江流域7市先后拿出行动方案,10条支流明确治理路径。随后,四川全面实施河长制,从省级层面开始明确各级河长。以此为基础,沱江率先建立流域性定期会商机制,实现流域治理“一盘棋”;划定全流域禁养区,各工业园区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沿线化工企业或关停或迁出。

借助部分市列入全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的契机,7市先后出台沿线产业负面清单,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一票否决”,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治理成果易反复难题。

同样在2016年,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全面打响,流域内累计实现增绿300万亩。

3年后,沱江流域在经济增长不减速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园区污水不入河,城镇污水全处理”。去年,实现干流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56.3个百分点,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2016年至2019年,沱江流域入河泥沙含量均保持10%左右的降幅,干流流量年际变化逐渐缩小。

植绿与治污同步推进,共同守护着巴山蜀水的美丽与魅力,不断夯实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底座。

建设者的征程

以问题导向补齐短板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践,做好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加减法“治标”,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治本”,这也是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基调。

1979年,改革开放大幕刚拉开,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全民义务植树,号召“人人多种一棵树”。随后,长江防护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建设渐次启动。这一系列工程和行动的持续实施,守住了四川乃至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底线。

成效体现在数据上,也体现在一处处重披绿装的荒坡上。至1998年天保工程启动前夕,全川森林覆盖率已提升至24%,比1980年代末增加近10个百分点。

一个山头的变化,记录着这段历史。1981年的攀枝花市盐边县三堆子,暗黄色的山体和脚下浑浊的金沙江融为一体。这里地处干热河谷,一度被认为是造林绝地。1981年开始,两代植树人肩扛手提一点一滴改变着山与江的颜色。到2018年,这里森林覆盖率升至65%,再次与脚下的江水相映成趣。

沱江与三堆子,建设者用汗水和双手塑造的青山绿水,留下川人建设生态文明的印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四川实践,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在贯彻中央部署的基础上,不断提炼总结经验,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

2014年3月,省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领导小组成立,明确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者、生态文明理念的倡导者、生态文明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截至目前,累计出台各项改革措施百余项,先后完成河道采砂等省级立法,率先完成生态红线划定、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不断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

从认识转变上升顶层式设计全面铺展,四川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迈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从产业结构的“除旧”到“布新”,四川转型发展的生态优势越来越明显。责任编辑 张杨 编辑戚瑛本报制图 朱濉版式设计 高钰松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91001/224352.shtml

阅读 58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