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地方林草动态 > 四川 > 正文 站内导航

眉山:“林长制”促“林长治” 助力林业高质量发展

媒体:眉山日报  作者:邱文清
专业号:眉山市林业局 2024/11/27 14:52:55

如何通过“蓄水于山”“固碳于木”“摇钱于树”“藏粮于林”,既夯实生态安全根基,又推动绿水青山变现为金山银山?眉山市以林长制为抓手,以“天府森林四库”建设为总牵引,稳步探索从“护绿、扩绿”传统造林管护向“兴绿、活绿”生态价值转化的转型路径。

眉山市注重发展森林生态产业,推进增绿与增收并重,图为森林中茶园基地。朱跃中 摄

眉山市始终坚持高位推动林长制工作,探索实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字“派单”,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照单”护林发展模式,一体构建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机制。先后出台《眉山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八条措施》《建设“天府森林粮库”眉山行动方案》,以“护绿、扩绿”与“兴绿、活绿”并举,充分发挥森林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联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探索森林多重效益的多元实现路径,为眉山林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蓄水于山”“固碳于木”

——夯实生态安全根基和固碳增汇“变现”能力

11月,初冬少雨时节。洪雅县柳江镇上游的花溪河水仍汩汩流淌,水源充足。沿凤凰村往上,茂林掩映之下,溪沟支流的溪水潺潺,水质清澈。柳江古镇因山水闻名,花溪河水长年不断,虽不是旅游旺季,但每年冬春季节仍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感受烟雨柳江的古镇风情。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柳江古镇的旅游持续热力,离不开柳江镇上游以杨村河、花溪河流域为主体的3.8万亩森林的水源滋养。洪雅县柳江镇党委书记冯露西介绍:“柳江古镇,因水成镇,因水有名。作为柳江镇的林长,有责任持续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让千年古镇山高水更长。”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洪雅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刘伟解释,森林“雨天能蓄水,晴天能出水”,每亩有林地比无林地大约可以多蓄水20立方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改善水质的积极作用明显,隐形水库名副其实。地处青衣江流域的洪雅县共有森林206万亩,大概相当于一座储水4000多万方的水库,是长江上游“绿色天然水塔”之一。

青神县瑞峰镇、白果乡万亩竹海,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古良驹 摄

11月14日,记者驱车沿青神瑞峰镇岷江河东岸一路行进,沿岷江河山地展开的万亩翠竹长廊郁郁葱葱,覆盖瑞峰、白果两镇。在青神瑞峰镇天池村半山,斑布一号竹试验种植区域内,竹林茂密,竹茎粗壮。

“有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普通毛竹林能固碳5.09吨。而公司培育的斑布一号竹产量是普通毛竹的5倍。主要栽种斑布一号的青神万亩现代竹产业基地每年固碳大约在1.6万吨左右。”环龙材料(青神)有限公司材料部负责人胡勇说,公司大量使用“斑布一号”竹作为原材料生产竹纸,固碳效果明显,竹林固碳效果显著。公司以“斑布一号”作为原料生产纸品,符合国家绿色生态的政策,已经获得银行机构“碳足迹”授信5000万元,目前到位低息贷款资金2500万元。

作为全国森林经营试点,洪雅林场八面山工区也是森林经营碳汇试验点。试点区的试验林通过抽减间伐、减少植株,与旁边的比较林对比,试验林的水杉胸径更粗,树型更高。

“实际就是单位面积下,林木蓄积率更大,固碳能力相应增加。”洪雅林场森林生态与景观培育科副科长曹学琴介绍,下一步将科学测定洪雅林场试验区固碳数据,力争早日进入碳汇产权交易市场,让森林经营碳汇能够真正“变现”。

2022年5月,洪雅县在四川省第一,全国第二率先成立县级森林碳汇管理局,积极探索融入“森林碳库”碳汇交易体系,将林业碳汇项目与国家储备林、退化林修复、森林质量提升等项目相结合,统筹运行碳汇开发试点,努力推进森林碳库价值实现。2022年11月,洪雅国有林场成为全省唯一全国首批森林碳汇试点单位。2023年2月,洪雅县森林碳汇管理局、县国有林场与四川农村信用联社达成县国有林场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共识,首批发放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9000万元。2023年4月,洪雅洪林公司与洪雅县青工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林业碳汇预售协议,开启首次碳汇交易。

洪雅县林业局资料统计,洪雅全县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478万吨,可实现碳汇预期收入2583万元。“‘固碳于木’,一方面有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价值意义;另一方面通过探索森林固碳增汇变现,还有经济价值意义。”洪雅县林业局局长杨林华介绍。

“藏粮于林”“摇钱于树”

——探索多元森林食物供给和多重效益实现路径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丹棱县杨场镇恒丰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核桃种植基地的丰收季繁忙而喜悦。丹棱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专业技术团队从2019年开始指导嫁接改良500余亩新品种,经过五年管护迎来丰收,产量达到35万斤。不仅为合作社实现经济效益60余万元,附近百余名村民们通过采摘、分拣、运输,同时实现家门口务工增收。“合作社核桃基地已经列入天府森林粮库项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核桃产业联农带农,以绿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基地负责人胡远超颇有信心。

初冬季节,洪雅东岳海拔1000多米的八面山上云气氤氲,天气已冷,但洪雅林场八面山种子基地后山的劳动却依然火热。林地下,一台一台的平地已经整理完成,二十余名当地村民正在林场林科所的指导下,用红谷土盆试种铁皮石斛、叠鞘石斛,这是洪雅国储林一期项目的现场之一。除盆栽以外,还采取绕树挂栽、木架床栽和石块集中拼栽等方式,种植铁皮石斛、叠鞘石斛70余亩。负责技术指导的林科所长刘仁东介绍,“2—3年后就可采摘成材石斛出售,也可为月禅寺、岩盐洞工区提供种苗。”

森林康养基地等纷纷落户洪雅,图为洪雅县玉屏山野鸡坪露营地。(资料图片)

二十公里外的岩盐洞工区,间伐抚育的柳杉林中,八月竹苗已近一米来高,苗竹旁长出细细笋子。相邻的中药材厚朴植株已经超过一米,叶片浑厚。整个岩盐洞工区国家储备林4.54万亩,首批集中连片4342亩实施“林竹、林药”模式,除栽种八月竹采摘冷笋,还栽有厚朴、黄柏等提取中药材。2024年夏季,洪雅国有林场高庙罗汉山区域、木姜岗区域冷竹采笋权分别拍出12万元、8万元价格,让岩盐洞管护站党支部书记刘启军很是羡慕。“岩盐洞工区有4000多亩已成材的冷竹,明年我们学习高庙工区拍卖模式,林笋产品收益可以实现零的突破。”

本属传统林业核桃、石斛、厚朴、黄柏,如今已经悄然“转身”成为“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内容。眉山市委、市政府围绕践行大食物观,因地制宜突出“森林味”,大力推动林下木本油料、核桃、竹笋食品、林下药材种植、种养经济林果等“粮库”建设重点任务落实,全面提升优质森林食品供给能力,实现“藏粮于林”。据统计,全市“林粮”经营面积达231万亩,新造油茶1.15万亩。

“植一片竹林、造一张竹纸、编一根竹丝、办一场竹会。”眉山市政府出台《深入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竹资源从一产接“二”连“三”,通过打造青神竹编、斑布竹纸、洪雅竹钢、竹旅融合品牌,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91.5亿元。青神以竹为媒、以竹会友,成功举办6届竹博会。刚刚举行的新一届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线上线下成交额超4.8亿元,意向成交额7.1亿元。洪雅县依托44万亩竹林建成6个竹产业基地,涌现出竹产业生产加工、竹笋食品、竹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业态,每年产出食用冷笋1500万斤,年实现笋经济收入达4500万元。全县2023年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18.3亿元。全国首批森林康养基地、全国首个“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国家森林康养服务标准化试点等森林康养等项目纷纷落地洪雅。

位于眉山青神的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竹纤维全价利用成果专利47项,研发竹建材精深加工关键技术获国家省部级奖励7项,科技赋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初显。公司每年使用原竹材料就达100万吨,其中30万吨来自眉山市内的洪雅、青神、仁寿等县。环龙材料(青神)有限公司材料部负责人胡勇这样算了一笔生态账和经济账:“竹林每年生长换代,既增绿,也增收,每亩原竹材料收购价2500元,每年就可为眉山竹农带来超过7亿元收入。”

来自眉山市林业系统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眉山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建设总规模58.35万亩、总投资58亿元。其中5个项目获得银行授信36.8亿元,3个项目到位资金3.01亿元。

“坚持‘四库’联动,努力探索让更多森林产品变商品、森林资源变资本、生态价值变产值。”眉山市林业局局长骆仕明对眉山林业高质量发展未来显得信心满满,到2030年,力争全市林业总产值达400亿元,林农人均获得收入3000元以上。

采访后记

可能大多数人与记者认知大体一样,更多偏重于森林对于涵养水源、巩固水土、绿化国土的生态意义。从阅读熟悉资料到连续数天的现场采访,不仅让记者熟悉了解森林固碳增汇等更多专业知识,同时也拓展延伸了“森林味”大食物供给体系认知,更直观感受了林木生态价值、多重效益转化实现的具体案例。

在“护绿、扩绿”基础上持续深化做好“兴绿、活绿”文章,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重价值,是眉山市延伸拓展“林长制”内涵,依托丰富森林资源,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重要指示精神的有益探索。其中,“向森林要粮食”,也是助推四川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路径。从青神岷江河畔的万亩翠竹长廊到洪雅青衣江流域绿意竹海,是“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推进林竹产业创新发展,守护眉山的绿水青山,推动眉山绿色发展的可贵实践。

洪雅设立森林碳汇局走在全国前列、四川前列,但采访中基层普遍反映,眉山在如何推进森林经营碳普惠项目开发,借助全国碳汇交易市场体系,力争在碳汇项目消纳机制探索上实现“破局”,保证森林固碳增汇项目“变现”上还可继续发力,亟待新的突破。但不管怎样,眉山市“林长制”向“林长治”的转型探索,不仅让眉山的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也让眉山绿水青山寻找更多的通道路径向“金山银山”转变,仍然值得各方期待。

阅读 466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