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应对气候变化 > 气候动态 > 正文 站内导航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丨刘世锦:以创新为基础应对气候变化

媒体: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专业号:张小然 2023/3/26 13:31:45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刘世锦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张一鸣

“应对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通过创新打破新的发展约束条件,如何在制度和政策上促进创新,可以在两个方面做一些探索。一是形成全方位支持绿色创新的碳替减市场。二是在碳减排过程中要更多地引入市场化因素,并形成一种双向激励转型机制。”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期间表示。

刘世锦指出,碳替减市场应该有比较强的包容性。既包括类似绿电的绿色能源产品,也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高碳行业能够产生碳替减的产品。在开始启动碳替减市场的时候,各个地方可以试点碳资产池或者绿碳银行,推动创新型碳替减的核算和交易,逐步演变为更大范围的区域市场乃至全国性市场,也可以与相关国际市场接轨。对于碳价的两种主要表现方式——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和碳税产生的收入,应当用到碳中和进程中去,可以在某个地区或对某类产品开展碳税的双向激励机制的试点。

工业革命以来,创新打破了土地、资本、劳动力短缺等发展条件约束,拓展了新的增长空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破解气候变化对发展的不利影响,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改变了资源原有的配置格局,需要新的重大创新。

刘世锦认为,创新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在初期会面临成本过高的压力。但一旦创新进入可持续轨道,成本下降可以相当快。随着创新竞争的加剧,价格下降,不少产品的绿色溢价已经为负,应当对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有信心,关键还是尽早启动各个相关领域的创新进程。

现实生活中,有三种不同的减碳类型。第一种是衰退型减碳。就是少生产甚至不生产,以减少或者停止碳排放。第二种是增效型减碳。即提高碳的生产率,用同样多的碳排放实现更多产出。第三种是创新型减碳。通过创新形成新的技术、工艺、方法等,在达到相同产出的情况下,实现低碳、零碳甚至负的碳排放。

刘世锦认为,增效型减碳还有潜力,但随着时间推移,空间减小、成本上升。而创新型减碳空间很大,成本随着技术改进和规模扩大而持续下降。中国的能源转型,将会走一条新技术驱动的增量逐步扩大并替代存量的道路,简单地说,是“增量优先、以新代旧、激励创新、市场驱动”的转型之路。但从目前的政策激励体系看,重点还是放在推动老能源节能减排上,对基于新技术的新能源相对减碳重视不够。

“为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创新型碳替减,就是碳的替代性减少,是指依托低碳、零碳等绿色技术替代,相对减少的碳排放,也可以称其为替代性减碳。创新型碳递减与原有的高碳基准生产方式相比,能够在获取相同产出的情况下,减少或者抵消碳排放量。比如每千瓦时发电,如果用煤炭发电,其碳排放量大约是1000克或者略多一点;用光能是30克碳排放量;风能是10克。我们由燃煤发电改为光伏或者风能发电,碳减量就分别是970克或者990克,相当于燃煤发电碳排放量的3%或者1%。发同样多的电,碳排放量相当于此前燃煤发电的97%或者99%。我们所说的碳替减,在减碳的同时实现增长,把二者的冲突关系转化成协同促进的关系。增量部分的碳替减可以降低整体的碳排放强度;存量部分的碳替减可以降低整体的碳排放总量,这是我们实现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抓手。”刘世锦说。

阅读 56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