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全国林草动态 > 地方林草要闻 > 正文 站内导航

守护向海保护区 让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

媒体:中国吉林网  作者:王星植
专业号:日月峡资讯 2019/5/28 9:19:12

20190527150943253602036

拿着望远镜的李宝森,好像哪里都看不够似的,瞅瞅这边的沙丘榆林,瞧瞧那边的蒲草苇荡,望望茫茫草原,看看湖泊水域……退休多年再次跟儿子一起来到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他魂牵梦系的“人间仙境”。李宝森感慨的同时,还不断地向在这里做保护工作的儿子询问各处的情况。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等稀有植物群落为主要目的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境内,总幅员105467公顷。南北最长45公里,东西最宽42公里,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与洮南市相邻。保护区南部有霍林河贯穿东西,中部有额穆泰河流进湿地,北部引洮儿河水注入水库。保护区横跨通榆县4个乡镇场、12个村、32个自然屯,两万口人在区内从事着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

20190527150954652289785

忆当年:艰苦奋斗 砥砺前行

“当时真是十分艰苦,第一年连办公地点都没有,只能借供销社办公,住在大车店。保护区工作就是保护环境,但当时人们已习惯了砍树烧火,我们就得加强宣传和监管,而办公和住宿的供销社和大车店则成了‘监管重地’,最后监管得人家都不让住了。第二年单位盖了五间土房,才解决了办公和住宿的问题。”作为保护区第一批工作人员,回忆起当年刚来保护区时,李宝森对记者说,“当时每月的工资只有28元,为了省钱只能我们自己做饭吃。当时有个临时工负责做饭,因为几乎每顿她都我们做大饼子和土豆汤,大家给她起外号叫胡大饼子。”

保护区建立之初,因没有交通工具,无论是救护鸟类,还是监管乱砍乱伐,无论是到各村屯写宣传标语,还是各家各户发放宣传单,都是工作人员们一步一步走着干的。“当时,有个屯儿抓到一个丹顶鹤,保护区派了两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去取的。来回60公里的路,都是徒步走的,鹤也是两人换着背回来的。”李宝森回忆说,“85年后,保护区条件逐渐好了,为巡护配备了三轮摩托和北京吉普车,之后还有了宣传教育车,里面配了电影机、生态宣传片、望远镜等工具。”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初期,没有科研人员,为了加强科研工作,保护区从实际出发,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方法,提高整体业务水平。“走出去”就是送员工出去到各地培训;“请进来”就是请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和研究生实地考察,同时让教授给员工讲课,通过不断努力,保护区逐渐将队伍壮大了起来。

20190527151013618214669

看今朝: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作为保护区第一批“大学生”,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局长林宝庆是见证了保护区科研工作从“弱”到“强”的整个过程。2016年,是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35周年,由局长张宝权为编纂委员会主任、副局长林宝庆作为主审的《向海志》印刷发行,本书从自然环境到历史沿革,从湿地资源到野生动植物,从科研与科普到资源保护……它既是对向海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艰苦历程的总结,更像一部实用性很强的科研论文集,可以说是一本向海湿地百科全书。

“现在保护区在很多方面的科研能力已经达到了全国顶尖水平。”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局长林宝庆对记者说,“刚来的时候,只是单纯搞野生鸟类救护,不但随机性很强,而且由于对护理的程序和方式不正确,导致死亡率比较大。于是,我们就根据专业知识,将保护区内野生鸟类的救护逐渐规范,并结合鸟类各种疾病预防,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随着工作地不断深入,林宝庆发现保护区内野生鸟类种群密度明显下降,他大胆提出搞人工繁育,而作为丹顶鹤的故乡,这个突破口自然选择的就是丹顶鹤。“1998年,我们开始这项工作,丹顶鹤虽然一次只孵两个蛋,但如果孵化的时候发现蛋没了,它还会再生。于是我们就偷蛋进行人工繁育。”林宝庆回忆说,“第一年虽然没有成功,但我们掌握了大量数据和经验。1999年,终于人工孵化出第一只丹顶鹤,当时看到小鹤破壳而出,一年多的辛酸都变成了喜悦,那种幸福感至今难忘。”

截止2015年底,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丹顶鹤数量已达242只,丹顶鹤人工繁育在这里从繁殖场所的设计、选址到繁殖期的种群划分及营养要求,从繁殖期的日常管理到卫生防疫,已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完成的体系。如今,保护区正全力探索丹顶鹤野化训练,最终实现丹顶鹤的野化放飞。

20190527151028870676538

展未来:不忘初心 永不止步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原始状态良好,加之保护成果显著,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国务院指定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定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纳入“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5年末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7月在吉林省内景区评选中获“吉林八景”的美誉。

向海地形复杂,生境多样,多种生物区系与复杂的生态环境互相渗透。沙丘、草原、沼泽、湖泊相间分布,纵横交错,星罗棋布,构成典型的湿地多样性景观。区内林地面积2.9万公顷,其中蒙古黄榆面积1.9万公顷;湖泊水域1.25万公顷;芦苇沼泽2.36万公顷;草原3.04万公顷。形成四大生态景观。即:沙丘榆林、湖泊水域、蒲草苇荡、羊草草原。区内资源十分丰富。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东北区松辽平原亚区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的动植物资源在这里均有分布。区内共有植物595种,其中药用植物220多种;脊椎动物300多种,其中鸟类293种,兽类37种,爬行类8种,两栖类5种;鱼类29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35种中向海就有52种。

近年来,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化资源管理对自然生态的源头保护,夯实工作基础,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引水保湿、退耕还草等一系列措施,令一度退化的生态环境大为改观,生态资源得到有效恢复。

“来到保护区不久,省政府就决定迁出保护区内生活的居民,为珍稀鸟类的繁衍生息做出让步。在参与这项工作中,深切的感受到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看到保护区内的建筑和耕地恢复自然状态后,保护区变得更美了。”2014年考入保护区的研究生刘蕾对记者说,“选择来向海工作,是因为喜欢生态环境保护。在向海工作这几年,更是感觉到生态环境与人可以和谐共生的。作为一名新一代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科研人员,将始终秉承初心,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努力。”(记者 王星植)

阅读 596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