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媒体报道报送平台 > 林业媒体 > 正文 站内导航

用科技力量保护“国宝”红树林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湛江红树林一周年之际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广东林业 2024/4/11 12:18:07

张晋宁 宋平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来到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他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考察时,对红树林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林科院就瞄准红树林这一重要湿地植物,组织热林所专家团队扎根祖国南疆的沿海滩涂,开展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为科学保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厚植了科学基因,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这一重要创新领域,脚踩泥滩、扎根滨海,致力于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动我国红树林保护科学研究保持国际领先水平,为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新种质资源

发挥良种壮苗先锋作用

红树林植物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的滩涂浅滩,需要适应高盐、淹水、高温等恶劣潮间带环境。因此,筛选具有高抗逆性的红树林种质资源,提升苗木繁殖的适应能力是保护恢复红树林面积的重要举措和前提。

热林所郑德璋、廖宝文和郑松发等专家带领的团队是中国林科院最早开展红树林研究的一支队伍,他们通过长期野外调查,获得了一大批宝贵原始资料,是我国红树林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的开拓者,代表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开展红树林恢复生态学研究。

团队针对红树林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成功引种扩繁莲叶桐、银叶树、水椰等濒危红树,大大改善了红树林苗木传统育苗成活率低、成本投入高的现状,红树苗木成活率抬高30%—40%,相关技术方法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研制出适用于海滩育苗的微胶囊促生菌肥,开发出PGPB微胶囊菌肥促生壮苗技术,使得红树林苗木接菌肥后,生物量增加49%—74%、造林成活率提高15%—30%,菌种保质期从0.5年提高至5年,为突破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极低的技术瓶颈提供了新路径。近年来,团队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和服务“双碳”战略目标,陆续开展了红树林退化死亡成因及恢复控制技术、高固碳红树植物种类筛选、碳汇林高效种植及配置技术等研究,为我国红树林碳汇林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团队集成研发的“红树林主要树种造林与经营技术”等创新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中,廖宝文研究员于2016年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团队于2018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中国林科院速生树木所吴志华研究员带领团队从红树林树种的适应性和繁育特性着手,开展了长达10余年的优良树种选择繁育等试验研究,选育出秋茄优良品系1个、木榄优良品系1个、桐花树优良品系2个,并确定桐花树为生长适应性优良、最适宜推广的乡土树种。创新提出秋茄和桐花树扦插基质配方3个,建立秋茄、桐花树苗木扦插繁殖技术2套,有效提高了红树林种苗的繁育效率和成活率。团队依托相关技术成果建立红树林等示范林500亩,为红树林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防治物种入侵

筑牢生物防控绿色屏障

外来物种入侵会改变本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威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目前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有互花米草、薇甘菊等。素有“海岸卫士”美誉的红树林,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抵制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转2版)

阅读 235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