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地方林草动态 > 云南 > 正文 站内导航

云南发展生物多样性经济大有可为 ——访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杨宇明教授

媒体:昆明市林草局专业号  作者:佚名
专业号:东川区林草局 2024/5/23 16:21:45

https://jjrbpaper.yunnan.cn/content/202405/23/content_204347.html

在生物多样性领域,杨宇明教授是全国知名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他毕生和林业打交道,年近七旬依然不辞辛劳地带领科研团队用脚步丈量山山水水,不遗余力地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云南省乃至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杨宇明教授。

生物多样性是最具潜质的生产力

谈及云南生物多样性,杨宇明表示,仅占全国国土面积4.1%的云南省,却拥有全国50%以上的植物种类、70%以上的动物和菌物种类和80%以上的植被类型,物种丰富程度居全国之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极高价值。

在杨宇明看来,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发展潜质的生产力。他认为,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传统的生产力概念“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正被颠覆和刷新,如今已不再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转而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融发展。“从这个角度看,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生产资料’,更是作为一种改变世界的伟力而存在,是推动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力。”杨宇明说。

“生物多样性作为一种基础性核心战略资源,改变了人类文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式。”杨宇明说,生物经济作为全球经济结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重大调整的巨大推动力,正在改变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式,有了生物多样性资源就有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是统一的整体

2023年10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公示受理蒜头果油申报新食品原料。消息传来,杨宇明及其团队喜出望外,这意味着蒜头果这个中国特有的孑遗物种,经历了第四纪冰川百万年生与死的考验,以及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幻“幸存”了下来,并得到了有效保护,逐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作为铁青树科单种属植物的蒜头果,仅分布于云南富宁、广南等地与广西接壤的喀斯特地区狭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被列为《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重点保护对象。

长期以来,杨宇明及其团队致力于蒜头果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通过对蒜头果人工快繁技术的攻关突破与推广应用,繁育了超过800万株苗木,用于回归种植和人工林培育,让蒜头果从濒危物种中“解脱”出来并退出了《云南省极小种群名录》。更让科研人员欣喜的是,从远古走来的蒜头果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缺水贫瘠的石漠化地区,仍然可以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这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不啻“神来之笔”。杨宇明告诉记者,经过多年技术攻关,蒜头果实现了标准化人工繁育与规模种植,年可量化培育苗木200万株以上,牙苗砧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实现了规模化人工造林,修复了超过5万亩的石漠化区域。

目前,我省以广南县、富宁县为研究基地,依托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力量,积极开展蒜头果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保护、良种优选与快繁技术、人工林高效培育、蒜头果油神经酸等活性成分发掘与分离提取技术创新、蒜头果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大数据平台建设等研究,以及高效种植示范林基地建设等工作,并得到国家林草局的大力支持,正在筹建国家林草局蒜头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加快蒜头果神经酸产业化发展。

杨宇明认为,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没有保护,就没有可利用的资源;没有资源利用,就没有资源保护的动力。“任何把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立的观点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多年来,杨宇明及其团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珍稀濒危物种蒜头果开展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开创性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共赢

地处文山州广南县的拖董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几十年来,杨宇明不计其数踏足于此,潜心研究蒜头果,将科研成果写在广袤的大地上。

“蒜头果是一座天然的‘生物合成工厂’。”杨宇明介绍,科学研究证实,在蒜头果种仁油中发现了可用于预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神经酸。这种长碳链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最早在1972年由英国科学家从鲨鱼脑中分离出来,故又名“鲨鱼酸”。科学家发现,鲨鱼作为智商颇高的海洋霸主,在其脑组织受到重创后会快速自行修复,究其原因是鲨鱼脑组织中高含量的神经酸发挥了神奇作用。这一发现引得某些国家捕鲨提取神经酸,神经酸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高达每千克1万美元以上,因而引起动物保护组织的强烈谴责。随后,多国科学家开始尝试人工合成神经酸,但最终因工艺复杂、结构不稳定和成本过高而放弃。

正当人们望“酸”止渴的时候,生长在中国西南边陲广南县、富宁县的蒜头果惊艳亮相。科学检测证实,蒜头果种仁油中的神经酸含量达46.9%,高出鲨鱼脑含量的2.5倍。“事实上,当地壮族群众用蒜头果的果实榨油食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杨宇明说,通过对蒜头果神经酸的开发利用替代捕获鲨鱼等海洋动物获取源神经酸,不仅有利于海洋生物的保护,同时还扩大了神经酸来源,服务于更多的脑神经功能性退化人群,惠及人类健康,体现出显著的社会效益,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共赢。

资源变资本 资本变资产

“通过保护发展蒜头果人工林,治理了珠江上游的石漠化,收取果实榨油让当地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同时提取神经酸可用于解决人类的脑健康问题。云南省将一个高价值珍稀物种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结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持久利用价值部分与利用遗传资源产生的惠益分享‘三大目标’的高度统一。”杨宇明说,在COP15上,蒜头果作为我国对珍稀物种保护和利用的典型成功案例,在作交流宣传时,获得了参会各国的高度赞誉。

杨宇明认为,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特殊的生态地位和利用价值。一个重要的经济物种,甚至一个基因都可以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乃至支撑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正如新西兰在19世纪从中国引进了中华猕猴桃,发展至今,当地猕猴桃产业已成为了占全世界80%出口量的支柱产业。

“许多今天还认为是无用的物种,明天可能就是无价之宝。”杨宇明说,国际上已经形成一种普遍共识:“谁拥有更多的生物多样性,谁在未来的发展中就有更多选择权和主动权。”他认为,我省要坚定树立“生物多样性就是资源、生物多样性就是资本、生物多样性就是资产”的观念,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科学制定生物多样性产业规划,大力发展生物多样性经济。这既是我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要求,也是发展壮大资源经济的重要途径和具体举措。

本报记者 孙伟

阅读 218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