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的或流动的、或为淡水、微咸水或咸水的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浅海区域。

湿地最明显标志是有水的存在,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水、植物和土壤等基本特征来识别湿地。

地球表面有陆地和海洋之别,所以生态可以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林业的工作对象。

1999年国家林业局为了进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参照《湿地公约》的分类将中国的湿地划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与沼泽化湿地、库塘等5大类28种类型。

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具有保持水土、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中国现有湿地面积536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5.58%,湿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

到2020 年我国共有57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

了解更多,请访问湿地中国

《湿地公约》全称为“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 年2月2日签署于伊朗的拉姆萨尔镇,因此,又简称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公约》于1975 年12 月21 日正式生效,是全球第一个环境公约。《湿地公约》的初衷是为保护水禽,主要通过各缔约方保护水禽栖息地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现在已经逐步拓展到了整个湿地生态系统。

1996年10月湿地公约第19次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2定为世界湿地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利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