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全国林草动态 > 科学技术 > 正文 站内导航

山西建设古建筑保护维修用材林恰逢其时(周海宾、王崇恩)

媒体:原创  作者:邓侃
专业号:邓侃 2022/3/22 21:49:09
         中国林科院木材所周海宾研究员、太原理工大学王崇恩教授联合在2022年3月18日出版的《中国文物报》(综合版)发表文章,首次提出开展 “古建筑保护维修用材林基地”专项工程的建议。原文如下:

山西是中国古建筑的第一大省

     山西是现存古建筑最多的一个省。以国保单位为例,山西现有530处国保单位,排名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的10.4%;地市级国保单位数量排名前五中,山西有四个,其中运城位列全国第一。山西的国保单位以古建筑类为主。据统计,现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数量达1848处,古建筑国保单位有420处。全国宋、辽、金及以前木结构古建筑有160座,山西占比75%;元代及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约计440座,山西占比近80%;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均位于山西省,如五台县南禅寺大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另有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平顺县天台庵、芮城县广仁王庙等3座唐代木构建筑。从现存最早的南禅寺开始,几乎每隔五十年便有相续的古建筑,遍布于全省,形成了脉络清晰、序列完整、品类众多、形制齐全的古建筑分布格局。

 

图片

                  应县木塔

       山西享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等众多美誉。山西之所以能保存如此之多的古建筑,主要得益于山西是中华文明起源、民族融合、佛教兴盛之地。晋商的巨额财富和民间捐资的风俗使得这些建筑群落的新建和维护有了资金保障。历史上大规模的战乱侵扰较少,民间群众的自觉保护意识较强,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破坏。山西地理位置独特,干燥的气候条件也有利于古建筑的自然留存。

 

图片

                  柳氏民居

      山西古建筑是传统营造技艺和艺术的生动传承,见证了中国古建筑演变沿革。山西古建筑是地方特色文化的物质载体,记录着山西五千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对山西文物保护高度重视。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山西省开展了数次规模较大的古建筑保护工程,基本实现了山西古建筑抢险维修的全覆盖,古建筑保护工作已全面迈入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重的历史新阶段。

 

山西古建筑保护是遵循文物工作规律的重要实践

    山西的文物保护工作永远在路上。山西古建筑多以木材为主建造,遭受灾害的风险程度高。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木结构古建筑除了自身材质随时间的自然退化外,还面临着火、水、生物以及地震等各种灾害风险,比如去年山西遭遇恶劣极端天气,全省近1700处不可移动文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损毁。文物保护的核心内容是文物保护原则。世界上对文物修复保护的原则和理念始终在发展,具有代表性的符合历史古迹保护与修复实际的有《威尼斯宪章》《奈良真实性宣言》和《巴拉宪章》。我们国家是一个数千年来文明未曾间断的东方大国,拥有极具代表性的东方建筑,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古建筑保护基本原则,并写入《中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以及《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等众多法规文件之中。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最基本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可能是一个最合适的表述。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与山西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联合研究考证,山西古建筑营造木材一直采用“就地取材”的原则。木结构古建筑的选材制度或法则,真正是山西古建筑历史、文化、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高度融合的呈现,是区别于北京官式建筑和其他地区古建筑的独特标志,在全国古建筑中独树一帜。可以说,古建筑木材材种及其空间组织就是山西古建筑“文物原状”中的“木材原状”。

 

图片

                小张碧云寺

      古建筑维修与保护责任重大,保护历史文物是彰显与弘扬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古建筑作为珍贵文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程度和社会生态环境状况,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指引。保护古建筑就是保存历史,保存文脉,保存优良传统。保护山西古建筑,就是保护中国古建筑。保护继承好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民族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设立专项工程“古建筑保护维修用材林基地”的资源基础和法律依据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位于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又称“三晋”。山西曾经是一个森林茂密、湖泊广布、风调雨顺的好地方,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储备,但历史上资源消耗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持之以恒改善生态,取得历史性成就,逐步改变了人们过去对三晋大地“黄色、灰色、黑色”的生态印象,绿色逐步成为美丽山西的底色。2020年山西省森林资源年度清查显示,全省森林面积已达5542.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5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不过,森林资源存在生产力低下、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不高、森林结构单一等突出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森林资源具有生态、经济、社会和碳汇等四大功能。山西森林稳增长的同时,如何通过可持续经营,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实现森林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已摆在面前。

 

图片

             国家储备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国家鼓励发展公益林之外的商品林,明确提出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建设速生丰产、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增加林木储备,保障木材供给安全。商品林由林业经营者依法自主经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采伐方式,严格遵循皆伐面积小于更新造林面积的原则,实施伐育同步的可持续经营措施。此外,为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家林草局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鼓励各地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满足国家对木材的经济需求。国家储备林就是一种商品林,定位是工业原料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在山西全省选择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建设优质高效多功能的国家储备林,这与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家林草局《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等相关精神是一致的。

图片

                    国家储备林

   设立专项工程“古建筑保护维修用材林基地”的建议

    山西在国家储备林建设中设立专项工程——“古建筑保护维修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将为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开创历史性的突破。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科学规划山西储备林及古建用材林。统一思想认识,做好顶层设计。为尽可能地保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信息的真实性,按照文保单位级别,统计山西全省古建用材特点,确定古建筑用材材种、径级以及材质要求。针对山西森林资源分布情况与发展规律,编制山西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在全省不同地域的储备林区域布局若干古建用材林基地,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图片

                  原木采伐

    其次,科学制定古建用材林的经营抚育措施。合理的森林经营是培育森林生态和保障优质木材的关键。古建筑保护维修用材林应采用特有的经营模式进行管理。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的用材要求,根据不同林龄、树种和立地条件,采取适宜的经营措施,保持合理的密度,以提高森林的最大生长量,确定木材的可持续生产。对于划定有古建用材林基地的储备林区,在经营生产上应给予一定的补助。

图片

                      大径级原木

      最后,科学建立古建用材集中仓储和加工基地。森林经营过程中会进行大量的抚育间伐工作,产生的大量木材直接进入仓储和加工基地,解决了古建维修保护随时可能急需用材的行业难题。采用先进的仓储技术实现与气候相适应的仓储环境,运用科学的干燥措施降低木材水分的释放速度,最大程度避免木材缺陷和病害的发生,保障古建用材的品质,为古建保护守好第一道关。

《中国文物报》版面截图:

 

新建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阅读 849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